風吹麥浪,金穗飄香。對於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的承包戶沈小飛來説,千畝麥田里正在工作的新型收割機才是自己最看重的“主角”。“這是最新款,增加了溫控反吹功能,收割、清掃效率更高,卸糧也更方便”,沈小飛介紹説。
雖是村裏的包田大戶,但往年都是自己提前預約鎮上的收割機後,排隊等對方上門收麥。由於麥收季連續陰雨天較多,小麥極易倒伏受淹,種植戶們的心情也如同過山車。為避免在等待中遭遇“爛場雨”,沈小飛下定決心今年要主動出擊,自主決定麥收的進度。於是,4月初,沈小飛便到處比價收割機,考慮到今年新承包200畝地時已經花費了不少資金,後期還要購買肥料和菌劑,原先決定購買的收割機&數在他心裏減了又減。
農行南通如皋支行客戶經理得知沈小飛的難處後,主動上門對接,第一時間以最優惠的利率為沈小飛辦理了50萬元的惠農e貸抵押貸款,讓他放心購入了4&收割機,不僅省下了往年夏收時需要租賃機具的費用,還在閒暇時還能幫助周邊的種糧戶割麥創收。
眼看收割效率提高了,煩惱又來了。由於今年的畝産多了100多斤,沈小飛便打算收購點小麥,但農戶們都是集中賣糧,現結現賣,手頭必須得有大量資金。“我們前期已經在各村進行了摸排,沈老闆是我們‘如皋糧食收購大戶特色産業項目’裏的白名單客戶,早就建了檔。”農行客戶經理解釋説,由於沈小飛已經沒有抵押物了,農行便根據經營流水、信用狀況等情況,幫助其自行申請了惠農e貸信用貸款,當天50萬元就到了賬。如今,沈小飛一手在田裏收麥,一手等麥上門,忙得不亦樂乎。他盤算着,明年還要再買兩台機器,擴大收購規模,讓大家都能安心種糧、放心賣糧。
同樣對於有着“蘇中新魚米之鄉”之稱的南通海安,也打響了一年一度的夏收“第一仗”。在海安季和農場近2000畝的高標準農田間,金色麥浪在正隨着聯合收割機挺進,變成了列隊整齊的麥茬,沉甸甸的新麥則被一輛輛卡車送入了糧工庫。
“春爭日、夏爭時,我們這裡是稻麥輪作,小麥收不好,後面的夏種就很難,過兩天要下雨,不趕緊收割的話會有‘麥爛場’和‘穗發芽’的風險。”南通季和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季和米業)的負責人劉林説,今年公司又新購入了兩台收割機,不僅提高了收割效率,還減少了糧食的損失和浪費,此外,機械化收割還能將秸稈還田,提高土地的肥力,為接下來的水稻種植打下良好基礎。
據了解,2023年,季和米業開始開始承包品建村高標準農田。為打造“生産+加工+科技+營銷”的全産業鏈發展模式,公司打算在季和農場逐步添置各類智慧農機設備。今年年初,在農行南通海安支行1900余萬元流動資金貸款的支持下,農場順利採購了無人機、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等農機10&,配合植保無人機、多光譜無人機等“黑科技”,農場的麥田日常管理只需3個人。
與夏收同步進行的,還有水稻育秧的準備工作。為此,季和農場又啟用了“新利器”,“這是我們剛剛投入使用的新型育秧設備-龍門吊省力化擺秧盤,可以實現秧盤運秧入田和起秧離田的機械化作業,也減少秧苗的損傷。”看著綠油油的早稻幼苗,劉林説,自己從網銀上申請了用款,當天貸款資金就轉到了賬戶,利率也優惠,這對農忙季可能隨時有資金需求的自己來説,很是方便。
江蘇農行充分發揮金融服務主力軍作用,及時將金融資源精準匹配到糧食生産、加工、倉儲、購銷等重點涉農領域,全鏈條服務夏收夏種夏管各項工作,確保不誤農時、不誤農需,多措並舉確保夏糧顆粒歸倉。(戴莉君 吳文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