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你們了!”6 月9日上午,目送載着兒子的救護車駛向考點,南京市民張先生緊緊握住溧水區人民醫院急救分站急救人員的手,聲音中滿是感激。在2025年高考的關鍵節點,南京市急救中心接連開展兩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用專業與溫情為受傷高考生撐起通往考場的“綠色通道”,生動詮釋了“生命至上”的急救精神。

  7分鐘!雨中護送面部受傷考生赴考

  6月8日清晨,持續的降雨讓南京街頭濕滑難行。7時49分,南京市中醫院急救分站的120電話驟然響起:石楊路和祥天路路口,一名騎車男子摔倒,面部受傷出血不止。“收到,立即出發!” 急救醫生王敬寧、護士周文婷、駕駛員趙盧迅速攜帶急救箱、擔架等設備,駕駛救護車前往現場。

  抵達現場後,王敬寧發現傷者右側面部有一道約3厘米的傷口,深達0.5厘米,鮮血不斷涌出。“傷口較深,需立即止血!”周文婷迅速用碘伏消毒,熟練地進行止血包紮。就在準備將傷者送往醫院時,年輕人焦急地喊出:“我是高考考生,今天必須去考場!”此時已是8時08分,距離考試開始僅剩52分鐘,而考場距離事發地還有近10公里。

  “別擔心,我們送你去考場!”王敬寧一邊向南京急救中心120急救指揮調度中心報告情況,一邊和周文婷再次確認傷者生命體徵平穩。駕駛員趙盧迅速規劃最優路線,開啟警燈,在雨中疾馳。“不要擔心,我們很快就到!”周文婷不斷安撫着緊張的考生。8時15分,救護車精準停靠在考場外,這場爭分奪秒的“雨中接力”,最終以7分鐘的奇蹟,為考生保住了珍貴的考試機會。

  母子遇車禍,急救接力暖人心

  6月9日6時47分,溧水區人民醫院急救分站接到緊急求助:永陽街道彎子口路,一對母子在送考途中遭遇車禍。“涉及高考考生,啟動高考應急響應!”急救車組人員立即出發,同時通過電話遠程指導現場群眾:“不要隨意搬動傷者,我們很快就到。”

  到達現場後,急救人員發現考生扶着右踝表情痛苦,其母親手臂和膝蓋也有擦傷。“同學,先別動,我們給你檢查。”急救醫生徐榕蹲下身子,仔細檢查考生腳踝,初步判斷為軟組織挫傷。護士張帆則迅速為考生母親處理傷口。“媽媽沒事,你也別擔心,我們馬上帶你去醫院檢查,不會影響考試的。”張帆輕聲安慰着情緒激動的考生。

  在救護車上,急救人員再次對兩人進行全面檢查,並與醫院急診科取得&&,提前開通綠色通道。“放心,檢查完我們送你去考場。”徐榕的承諾讓考生逐漸平靜下來。抵達醫院後,放射科、骨科專家已等候多時,僅用20分鐘便完成全部檢查,確認母子倆並無大礙。得知考生父親準備騎電瓶車送考,急救小組主動提出:“用我們的備用救護車送!安全又準時!”7時30分,考生順利抵達考點,向急救人員揮手致謝後走進考場。

  為了應對高考期間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南京市急救中心提前制定了專項預案,確保第一時間響應。根據高考時間和考點分佈情況制定了針對性的應急調派方案。增加調度員數量,增設“高考醫療保障專席”,組織了多輪模擬演練,內容涵蓋創傷急救、中暑處理、突發疾病應對等多個場景。(國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