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時節,金色麥浪在田野間翻涌,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一寸土地。然而,伴隨而來的秸稈焚燒問題,不僅給生態環境帶來污染,還潛藏着諸多安全隱患。為守護藍天碧水,築牢生態安全防線,射陽縣臨海鎮提前謀劃、精準施策,通過“宣傳+巡查+服務”等多項舉措,全面打響秸稈“雙禁”攻堅戰,以責任與溫情繪就生態保護與農業發展的和諧圖景。
壓實責任,織密全域防控網絡
臨海鎮將秸稈“雙禁”工作列為“三夏”工作的核心任務。成立由鎮主要領導挂帥的“三夏”工作指揮部,構建起“班子成員包片區、機關幹部包村(社區)、村組幹部包地塊”的三級責任體系,實現網格化管理無縫覆蓋。同時,進一步細化責任清單,明確獎懲機制,確保每一塊農田都有專人盯守,每一份責任都落實到人,全力構築起秸稈“雙禁”的堅實防護網。

創新宣傳,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張大爺,秸稈燒不得!粉碎還田能肥地,打捆還能換錢哩!”在金海村的田間地頭,“雙禁”宣傳服務隊的村組幹部們操着親切的方言,一邊向農戶發放倡議書、宣傳單,一邊耐心講解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和“雙禁”政策要求。
為確保“雙禁”政策家喻戶曉,臨海鎮創新採用“動靜結合”的宣傳模式。“動”的方面,鎮政府組織多輛宣傳車,穿梭於全鎮20個村(社區),全天候巡迴宣傳;各村(社區)黨員志願服務隊騎着安裝小喇叭的電動車、三輪車走街串巷,讓政策“聲”入千家萬戶。“靜”的方面,在各村(社區)主幹道懸挂50多條醒目橫幅,利用村頭大喇叭高頻次播放宣傳內容,構建起“線上+線下”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矩陣,讓“雙禁”理念深深扎根在群眾心中。

疏堵並舉,暖心服務為民解憂
秸稈“雙禁”工作,“疏”“堵”需並重。臨海鎮在嚴格管控焚燒行為的同時,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徑。通過招商引資招引企業創辦秸稈加工企業,將秸稈加工成畜禽飼料;協調農機合作社開展秸稈粉碎還田作業,既有效解決了秸稈處置難題,又提升了土壤肥力,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此外,鎮裏專門組建“三夏”幫工隊,為困難農戶提供搶收搶種服務,助力夏收工作高效完成,切實解決群眾的後顧之憂。

科技賦能,實現巡查防控無盲區
除了強化人力巡查,臨海鎮積極引入科技力量,構建“人防+技防”雙重監管體系。啟用無人機開展不定時空中巡航,借助“藍天衛士”監控系統對農田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一旦發現異常火點,系統將立即預警,相關人員可迅速響應、高效處置,確保“雙禁”監管精準高效、不留死角。
臨海鎮,通過嚴密的責任體系、創新的宣傳方式和貼心的為民服務,讓秸稈“雙禁”政策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幹部群眾攜手同心,共同勾勒出生態宜居與農業豐收相得益彰的美麗鄉村新畫卷,為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張同祥 王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