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湖光杏雨香,馬集深處覓金黃。五月的徐州市銅山區伊莊鎮馬集村迎來了一年中最動人的時節,千畝杏林在呂梁湖的映襯下,如同一幅潑墨未幹的田園畫卷。金黃的杏果壓彎枝頭,山間清風裹挾着果香,吸引着八方游客前來體驗“伸手可摘自然甜”的鄉野意趣。

山水畫卷間,採擷“杏”福滋味
馬集村地處呂梁湖東岸,背靠蒼翠群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出“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馬集金杏。這裡的杏果果皮薄如蟬翼,輕輕一咬,金黃果肉瞬間迸發清甜汁水,酸甜比例恰到好處,既不過分甜膩,亦不失杏子特有的微酸風味。
漫步杏林間,游客不僅能親手採摘金杏,還能飽覽湖濱沙灘、田園民宿交織的獨特風光。“10元3斤,實惠又有趣!”一位來自徐州市區的游客笑言,“孩子第一次見杏樹長什麼樣,邊摘邊學,比課本生動多了。”
馬集村四組組長葉玉發難掩喜悅:“去年天氣不佳,一棵樹只結四十多斤杏,今年風調雨順,單株産量翻了幾倍,全村總産預計突破60萬斤!”豐收的喜悅也感染了果農朱桂華,她家的300多棵杏樹挂果纍纍,“杏子又大又圓,天不亮就雇人採摘,一天能裝幾十筐!”
從“杏”産業到“杏”經濟,鄉村煥發新活力
馬集村的“杏文章”遠不止於採摘。依託杏花節、金杏採摘節等傳統節日,村裏打造了集生態觀光、農事體驗、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鄉村旅游模式。游客既可品嘗中華紅杏、金太陽杏、凱特杏、沂蒙甜杏等特色品種,還能體驗湖濱垂釣、沙灘露營、民宿小憩等多元化項目。
77歲的果農馬計光種杏20餘年,見證了村莊的蝶變:“如今游客越來越多,光是收杏的大客車一天就有十幾輛,一車能拉兩萬多斤。”全村六個生産隊中,五個以杏樹種植為主業。從散客採摘到批量收購,從“提籃小賣”到“大車遠銷”,“金杏經濟”為村莊注入活力。“小杏果”真正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杏”運鄉村,未來可期
2021年,馬集村獲評徐州市“市級特色田園鄉村”,金杏産業的蓬勃發展更讓這裡成為鄉村振興的典範。馬集村黨支部書記盧傳龍介紹,未來將進一步完善周邊設施,推廣深加工産品,讓“馬集金杏”走得更遠。
五月暖陽下,馬集村的杏林金黃燦爛,游客的笑聲與農人的吆喝交織成曲。這片“杏”福之地,正以自然的饋贈和質樸的熱情,書寫着新時代的田園詩篇。(商麗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