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仁醫仁恒‘移’煥新生”移植專項公益支持計劃項目啟動會暨捐贈儀式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正式啟動。此次專項公益基金項目由仁恒置地集團與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仁醫基金會共同成立,致力於為移植患者生命助力,給予人文關懷。

  大愛接續生命!這筆善款定向救助移植患者

  據了解,“仁醫仁恒‘移’煥新生”移植專項公益基金是由仁恒置地集團與江蘇仁醫基金會及江蘇省人民醫院共同設立的移植專項公益支持計劃,由仁恒置地集團捐贈300萬元人民幣,專項用於減輕移植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提供人文關懷,提高生活質量,並增強社會對移植事業的關注和支持,弘揚社會正能量。

  活動現場,出席嘉賓和代表共同啟動“仁醫仁恒 ‘移’煥新生”移植專項公益基金,嘉賓手持寓意“善源長流”的水壺,為象徵生命與希望的“新生之樹”澆灌源泉,社會各界與醫療機構共同攜手,以公益大愛為患者接續生命。

  “這筆慷慨捐贈,不僅是對我院肝移植工作的高度認可,也是愛心企業和醫院共同踐行公益擔當的生動體現,”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丁強在致辭中&&,肝移植團隊憑藉精湛的醫術和嚴謹的科研精神,為眾多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這份資金支持既是信任,也是鞭策,”丁書記説,“醫院將繼續努力,給社會提供更多希望,把社會各界的關心傳遞給需要幫助的廣大患者。”

  仁醫基金會理事長陳明龍代表江蘇仁醫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表達了衷心感謝,他介紹,基金會成立於2009年9月,是由江蘇省人民醫院發起、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的非公募基金會,多年來面向社會依法開展了慈善公益資助、醫療對口支援、幫扶基層醫院、支持醫學發展和健康促進等慈善活動,設立了“援疆支邊醫療”“對口支援幫扶基層醫院”“困難人員醫療和重大疾病救助”“關愛環衛工人公益體檢”“潤心+復明醫療援助”“科普宣傳和仁醫社工與志願服務”等公益項目。“這不僅是一次資金支持,更是對‘生命無價’理念的躬身實踐,展現了新時代企業的社會擔當。期待更多力量加入,構建‘政府—企業—醫療機構—社會組織’四位一體的生命支持網絡。”

  持續創造愛與希望!幫助移植患者重燃生命曙光

  啟動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學浩在致辭中回顧了醫院肝膽外科肝移植的發展歷程,他介紹,自1995年完成大陸首例活體肝移植至今,經過30年的艱苦努力,已發展成為國際有重要影響力的肝臟移植中心,“肝移植作為治療終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為無數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王學浩介紹,肝膽外科迄今累計完成肝移植1500余例,患者最長生存期達25年,許多年輕患者術後結婚生子,他們的孩子如今已走進大學校園。王學浩強調,肝移植不僅是延續生命,更是讓患者有尊嚴地回歸生活。

  痊癒後的肝移植患友們通過他們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醫院肝臟移植技術實力的認可,以及對未來公益項目成功實施的美好祝願。啟動儀式上,今年83歲的張宏復分享了自己高齡換肝的生命奇蹟。15年前,張宏復以67歲高齡勇敢換肝,術後15年成為游遍大江南北的“追風者”。活體肝移植患者張曉峰講述了自己與妻子“以你之肝,續我之命”的動人故事,20年前,在肝移植團隊的冒險拼搏和護航下,妻子捐獻了三分之二的肝臟延續了張曉峰的生命,創造了生命奇蹟。

  肝膽外科主任李相成介紹了肝膽中心逐漸成為國際一流的醫療服務中心的發展歷程。“未來我們將聚焦精準肝膽外科技術、肝膽腫瘤個體化治療、活體肝移植創新及移植免疫等前沿領域,深化醫工研協同創新,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肝膽疾病診療中心。”李主任説,“今後,更多患者和家庭將在此項公益基金的支持下重燃生命曙光,這也是一項充滿愛與希望的事業,期待為社會帶來更多美好。”

  據了解,江蘇省人民醫院1977年成功開展江蘇省首例肝移植、1995年成功開展國內首例活體肝移植,2000年開展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2021年開展人工心臟移植……經過40餘年的努力,在器官移植、細胞移植、組織移植等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性突破與成功,移植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基金的使用範圍包括移植患者手術費用、術後康復費用、 抗排斥藥物費用、生活費用等,除此之外也包括對移植患者、家屬及相關者人文關懷工作的資助。(宮丹丹 何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