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第九個中國品牌日來臨之際,於浙江德清舉辦的2025品牌農業生態合作大會暨溯源中國優品品鑒會備受矚目。在此次大會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糧食品質營養研究所所長段曉亮正式發布“水韻蘇米”核心品種研究成果,成果主要依託研究所建成的糧食品質營養資源數據庫,借助硬核科研數據,深度解碼江蘇稻米“柔香糯甜”的獨特風味密碼,為“水韻蘇米”品牌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此次研究樣本涵蓋江蘇13個地級市、50個區縣,從太湖流域、裏下河平原、沿江丘陵三大生態區精心採集了102份稻穀樣本。為全面、精準地評估“水韻蘇米”的品質,研究團隊構建了一套包含食味、營養、外觀、加工四大維度的指標體系。其中,關鍵核心指標食味品質賦予了80%的比重,對“柔、香、糯、甜”這四大核心特徵進行了精準量化,讓消費者能夠對稻米品質有了更為直觀、可感知的判斷依據,為“水韻蘇米”的品質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眾多參與測評的品種中,“南粳46”與“南粳9108”等核心品種表現尤為突出。“南粳46”的香氣濃度表現驚艷,甚至超越了知名的日本越光大米;“南粳9108”則憑藉出色的糯性,帶來更為Q彈的口感體驗。經研究發現,這些優質品種通過低直鏈澱粉形成的蜂窩狀結構,使得煮出的米飯入口柔順,且在品嘗後回甘綿長,將“水韻蘇米”柔香糯甜的獨特風味展現得淋漓盡致。

  段曉亮在發布成果時指出,“水韻蘇米”依據此次研究建立起科學的判定規則,在保障米飯營養的同時,兼顧了絕佳的口感。展望未來,“水韻蘇米”品牌將持續發力,不斷挖掘更多優質核心品種,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並創新標籤標識,致力於成為優質健康生活的標誌性品牌。

  “水韻蘇米”通過科技賦能傳統農業,實現了從實驗室研究到百姓餐桌的品質跨越。每一粒“水韻蘇米”都凝聚着匠心與科學的力量,每一口米飯都是對高品質生活的生動詮釋。隨着“水韻蘇米”品牌建設的不斷推進,定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的稻米産品,引領行業向更高品質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