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州市姜堰區大倫鎮響堂村的大棚甘藍迎來了豐收。走進溫室大棚,只見一壟壟甘藍排列整齊,每一顆都翠綠飽滿,圓鼓鼓地“躺”在地上……工人們穿梭在田間,熟練地將甘藍一把握入手中,菜刀一揮,斬斷脆嫩的枝幹,隨後進行打包、搬運、裝車……大棚負責人介紹:“甘藍可以大棚種植,也可以露天種植,大棚一年能種三茬,露天可以種兩季,分批上市。畝産量達8000斤左右,預計每畝能帶來3000元純收入。”

  據了解,這批甘藍品種不同,從定植到采收結束需要56-90天左右,都屬於早熟品種。其品種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低溫等特點,而且口感脆甜,不僅供應周邊縣區,還遠銷北京、上海等地,深受消費者喜愛。

  響堂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市場導向,大力發展花菜、甘藍、香瓜等特色蔬菜産業,壯大集體經濟,助力農戶增收。

  産業興,百姓富。響堂村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全面推進蔬菜産業高質量發展,既讓大棚豐收,也讓“錢袋子”豐收,並確保“菜籃子”穩産保供,

  下一步,響堂村將繼續依託自身資源優勢,推廣高品質種植品種,加大服務力度,讓設施農業真正成為富民強村的主導産業。(戴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