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雙碳”戰略目標驅動下,能源結構轉型加速推進,傳統電力系統正在向新型電力系統加速轉型。這一轉型過程中,配電網面臨三重挑戰:一是分佈式新能源大規模並網帶來的波動性管理難題;二是電動汽車規模化接入導致的負荷特性變化;三是供電質量與線損控制的雙重壓力。在此背景下,實現配電網“可觀、可測、可控、可調”的智能化目標勢在必行。
然而,當前配網通信體系存在顯著短板:中壓10kV與低壓400V通信網絡均難以滿足新型電力系統需求,特別是低壓側具有終端數量龐大、覆蓋範圍廣的特點,傳統抄表為主的通信模式已無法適應新型業務需求。未來配網通信需要構建具備高可靠性、寬頻帶、多業務承載和靈活組網能力的"通信-感知-計算"一體化系統,為智能配電網建設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面對複雜的技術與場景化挑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積極推動國際標準建設與全球協作,聯合客戶與夥伴共同攻克行業難題,加速標準落地,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

在2025國際標準化(麒麟)大會上,華為電力數字化軍團副總裁、首席數字化轉型官夏文波發表《從HPLC(高速電力線載波通信)到SPLC(擴頻電力線通信):新一代電力寬帶載波透明化,破解配網“最後一公里”通信難題》主題演講,強調“根技術”創新與“被集成”策略,賦能客戶與生態夥伴。在國網陜西電力的牽頭下,華為聯合多合作夥伴,共同推進智慧配電網創新實踐。
新型電力系統通信目標網
夏文波&&,2024年華為在國家電網調控中心的帶領下,與南瑞、信通等共同開展了“主配微協同”的新型電力系統通信目標網的研究,形成了4維度“主網智強、中壓融合、低壓透明、天地一體”的通信技術目標網,既通過雙平面構建99.999%可靠的“智算強韌的主幹通信網”、通過有線無線雙手段構建99.99%的“10kV中壓回傳通信網絡”、通過HPLC+RF(無線射頻技術)雙模電力載波通信構建99.9%的“低壓透明、通感一體”的400V通信網絡。為應對極端氣候等給電力通信帶來挑戰,通過“衛星+光纖+載波+5G無線專網”構建4D天地一體的應急通信體系。
聚焦400V低壓通信,為實現“電網平衡穩定的同時讓老百姓滿意”,我們需要重新定義400V低壓通信網,為業務提供底層通信技術支撐。解決方案思路是:從公網到專網,解決可靠性同時降低成本;並通過統一操作系統,實現終端設備互聯互動和電網的”四可” ,衍生解決億級用戶側分佈式新能源、電動汽車、柔性負荷等的並網管控。
電網“根技術”提升用戶的用電滿意度
HPLC+RF(無線射頻技術)雙模電力寬帶載波技術基於“有電就有網、通感算一體”能力,實現智能配網運維,自動識別變/支/箱/戶拓撲,主動上報停電事件,結合故障研判與定位,顯著降低SAIDI(系統平均停電持續時間指數)。通過低壓透明化管理可實時監測400V低壓網絡,支持15分鐘線損動態計算、三相不平衡及反向過載預警,快速識別竊電行為,提升電能質量並降低線損,經濟效益顯著。
數字化賦能創新技術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依託柔性可視化平台與低代碼開發能力,結合雲邊協同架構,實現生産、安裝、運維全流程高效協同,支持全省策略2小時更新。同時,基於雲編排技術,構建低壓分佈式光伏智能管理體系,實現低壓分佈式光伏的接入管理和數據轉發,滿足融合終端與任意&區的光伏逆變器等末端設備通信和控制的自適配能力,為分佈式光伏大規模並網提供技術支撐。目前國網陜西電力智慧配電網創新實踐案例效果非常明顯,實現供電所配變設備異常故障“主動感知”,提升配變設備的數智化管理水平及配電網的安全運行性能。
在邁向“雙碳”目標的征程中,開放共享的生態體系是電力標準高效落地的關鍵引擎。電力企業需以電網為樞紐,數字化企業則以技術創新為支點,雙方通過深度協同打破行業壁壘——以“電碳協同”優化能源結構與碳足跡管理,以“電算協同”驅動智慧電網與算力資源的動態平衡。跨界融合、全球協作,才能將標準化的電力體系轉化為綠色發展的實踐藍圖,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電力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