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教育局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及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應用百大場景。

  發布會上,南京市教育局二級巡視員、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潘東標發布了三年行動計劃及人工智能應用百大場景。該計劃包含六大目標、八大行動,描繪了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未來三年的發展藍圖。

  在八大行動中,智能基座構建行動着眼於升級數據平台,搭建市級教育數據平台並與省級人工智能服務底座對接,為人工智能教育築牢技術根基;師資培優進階行動通過實施“AI領導力”培育計劃和“十百千萬十萬”工程,提升教師人工智能素養;課程開發創新行動結合南京地域文化和辦學特色,構建“五多”課程體系,確保全市中小學100%開設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場景革新行動打造三類人工智能實驗室和100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場景,制定《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建設指南》,推動人工智能賦能“五育”;教學範式探索行動形成“人機共教”模式,研發智能教師助手和智能學伴,形成智能體矩陣,賦能教學減負提質;教育治理提升行動利用人工智能實現校園、教學評價和區域治理的智能化升級;均衡發展協同行動實施“AI教育普惠計劃”,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通過合作共贏攜手行動廣泛開展交流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2024年,市教育局投入2300萬元,為全市625所中小學配置標準化實驗儀器,成為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儀器全域配置到位的城市。”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成員單位南京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主任崔琪向記者介紹,“今年,我們還將建設中小學人工智能實驗室、推進教育裝備數智化轉型等兩大項目。”

  南京師範大學沈書生教授認為,南京的三年行動計劃既與我省關於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行動的整體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又充分彰顯了省會城市在落實人工智能教育目標中的率先責任與引領性。行動計劃立足師生素養的持續提升需求,形成了“學習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推動學習與教學變革,進而推動教育全要素系統變革”的綜合布局。

  中小學校長和一線骨幹教師如何看待這份行動計劃的呢?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副校長李有翔&&,行動計劃充分體現了人工智能在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作用。八大行動就是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每個行動都通過具體的工作進行描述,不僅有方向的指引,還有具體的任務書和路線圖,以務實的目標引領工作,以實幹的精神落實任務。

  值得關注的是,南京市電化教育館投入800萬元打造的50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已初見成效。發布會現場,南京外國語學校、南京市科利華中學、南京市力學小學、南京市朝天宮民族小學、南京市聾人學校等5所學校分別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課程融合、素養提升、綜合評價、特殊教育等方面的場景應用創新實踐成果。今年,南京市電化教育館和南京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將共同投入800萬元,再打造50個應用場景。

  在AI場景體驗環節,天妃宮小學、鳳凰花園城小學、江北新區浦口外國語學校等三所學校的老師帶來別開生面的展示,如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教學、助力辯論會等,讓記者切實感受人工智能為教育帶來的變革。

  南京的教育信息化始終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23年,99.4%的中小學已建成江蘇省智慧校園,連續三年位列全省設區市教育信息化發展指數綜合評價第一。

  2022年底,南京啟動了人工智能教育試點工作,目前已有52所實驗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實踐活動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為全市人工智能教育的開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近期,南京市教育局將根據行動計劃制定詳細的年度工作計劃,紮實推進八大行動,為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貢獻“南京智慧”與“南京方案”,推動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