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繡品、披肩、圍巾、抱枕……在湟中,青繡已成為一張新名片,指尖流轉的不僅是河湟文化的密碼,更“繡”出了鄉村振興的斑斕畫卷。

  近年來,棲霞湟中兩地堅持夯實青繡保護傳承基礎,堅持項目帶動、人才培養,注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努力把“青繡”打造成為展示非遺保護成果、弘揚核心技藝、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特色産業。乘着“棲湟協作”的東風,棲霞區發揮東部豐富的資金、人才、技術、傳媒、平台等資源,以青海馬蓮花民間工藝文化傳承有限公司為基礎,助力河湟刺繡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玉秀成立集青繡産品研發、製作、展示、培訓、研學、交流體驗為一體的中國青繡保護傳承研學基地,免費提供亂針繡技能培訓,並為學有所成人員創造就業機會,推動非遺産業成為湟中區鄉村振興的“未來産業”。

  2024年,西寧市打造“雪豹之都”,賦予這座高原古城有趣的靈魂,雪豹挂件等青繡文創小産品實力出圈。湟中區的河湟刺繡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青海馬蓮花民間工藝文化傳承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玉秀&&,得益於多年來實施“公司+農戶”的培訓産銷模式,青繡産業在新品設計、生産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2024年接到雪豹挂件的訂單後,6個多月時間裏,30多名繡娘參與製作了27萬餘個雪豹挂件。

  走進青繡傳承保護基地展廳,5年多的時間裏,陳玉秀在這裡一次次接待各界來賓、訪客,介紹20多年收集的5萬多件繡片。這是棲霞和湟中兩地聯合發起的“發現青繡50000件數字化工程”,對青海地區民間傳統繡樣繡片3萬餘件,各民族枕頂1萬多副,各民族刺繡紋樣鞋400余雙,筆袋、錢包等老物件300多件,針線荷包1000余件進行藏品展示,並對收集的5萬多件刺繡作品數字化保護,促進青繡技藝的保護與傳承,為河湟刺繡建設了“基因庫”。

  棲霞和湟中以“産業扶貧”破題,以文化為媒,各揚所長,合力推動河湟文化非遺手工藝品南京銷售設計中心、馬蓮花青繡保護基地落地,助力青繡等湟中非遺落地南京,越來越多像青繡這樣的河湟優秀非遺産品擁抱東部市場,繪就一幅“傳統文化傳承活化、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的創新圖景。(周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