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建軍路,半部鹽城史,大銅馬、泰山廟、竹林魚湯麵……建軍路濃縮着鹽城人的城市記憶,也是亭湖區重點建設的文化陣地之一。近日,由中共鹽城市亭湖區委宣傳部主辦,亭湖區建軍路文商旅街區、亭湖區融媒體中心承辦的“建軍路文化大講堂”首期在1956星劇場開課,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作題為《文化的力量,讓文化遺産資源活起來》的專題講座。
在鹽城縱橫交錯的街巷肌理中,建軍路始終是城市主動脈,也是歷史見證者。近年來,亭湖區持續推進有科學態度、人文溫度、繡花精度的城市更新工作,聚焦放大中心城區優勢,按照“全面復興建軍路商圈”要求,實施六大類重點項目,推動建軍路面貌煥新、功能重塑。為促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城市更新協調發展,因地制宜提升建軍路兩側及支巷形象風貌,常態化在竹林大飯店、浠滄下沉式廣場、1956星劇場、銅馬廣場、登瀛小築等點位,舉辦文藝表演、特色市集、藝術展覽、主題課堂等活動,打造沉浸式文化空間,推動城市煥活蝶變。
“建軍路文化大講堂”系列公益活動是亭湖區2025年度建軍路城市煥新重點文化工程之一,通過邀請文化領域的知名專家,每月開展不同主題的講演活動,構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展示鹽城文化的重要窗口,通過文化賦能為城市更新注入持久活力。
“建軍路文化大講堂”首期現場,單霽翔以《文化的力量,讓文化遺産資源活起來》為主題,圍繞我國文化遺産申遺歷程、如何保護文化遺産並講好中國文化遺産故事等內容,系統梳理了近年來我國文化遺産保護的發展脈絡。作為故宮博物院系統性保護工程的主持推動者,他還以故宮為例,詳盡解讀故宮建築建設藝術和設計特點,分享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數字化轉型、文創産品開發等工作經驗。
“文化遺産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發展的資源。”單霽翔在講座中提到,鹽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鹽文化、紅色文化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就如何讓鹽城的文化遺産“活起來”,單霽翔建議,要充分挖掘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加強宣傳推廣,講好鹽城文化故事,持續推動優秀文化的保護傳承、活化利用,讓更多文化遺産走向群眾、融入生活。
“建軍路作為承載鹽城記憶的文化地標,我們有責任深度挖掘歷史文化的多重價值轉換。”鹽城亭湖區建軍路商業街管委會副主任戴睿旻在活動現場&&,未來,建軍路將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實現在活化中保護、在發展中傳承。(馮雯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