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能浪潮與千年教育名城相遇,蘇州校園正上演着一場熱鬧非凡的教學創新潮。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技術,不僅重構着傳統課堂形態,更催生出“人機共育”的教學新嘗試,讓我們透過三組關鍵坐標,窺探AI賦能課堂創新的蘇州實踐。
課堂重構 三維突破的教學範式革新
空間重構:全息課堂新體驗。在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的英語課堂,《At the snack bar》教學因3D全息投影煥發新生。借助DeepSeek等軟體構建的虛擬點餐場景中,學生對話數據實時轉化為教學反饋,實現更高的效率躍升。這種“真人主控流程+AI賦能場景”的模式,正在重塑虛實融合的教學空間。

工具賦能:任務驅動新教學。蘇州市第三中學與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強強聯手,共同開發了校本課程:《人工智能通識課程》。課程聚焦AI大模型工具的實用性,幫助學生快速掌握DeepSeek等主流AI工具的使用。通過系統化的教學,學生將能夠靈活運用這些工具,提升學習效率。

知産互聯:資源共享新基建。昆山市通過智慧教育雲平台與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在保障數據安全前提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全域流通。師生只要在智慧教育雲平台個人空間中點擊DeepSeek模塊,即可開啟體驗之旅。

教育普惠 雙輪驅動的智能引擎
精準教學新實踐。蘇州市勞動路實驗小學的教師們,借助AI生成的動態思維導圖實現教學可視化。DeepSeek根據學情定制的個性化閱讀計劃,使“千人千面”的精準教學從理念走向現實。

學科融合新探索。數學江湖、政治競技場等創新課堂層出不窮。給DeepSeek下達一份創作故事或者編寫代碼的指令,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將函數公式演繹成武俠故事,蘇州市吳江區雲龍實驗學校校用游戲化設計激活政治課堂,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工具正在打破學科邊界。

德育賦能新路徑。借助DeepSeek等軟體蘇州市葉聖陶中學校孫倩華編寫代碼,創建情緒畫像系統;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的姜春雨老師創設的“哪吒心理助手”,開創“技術暖德育”新模式,讓DeepSeek不再僅是認知工具,更成為學生心靈成長的數字夥伴。
教師成長新賽道。蘇州市草橋中學校李琳老師借助DeepSeek編寫代碼,開發隨機點名、積分獎勵等智能系統,實現“新手教師”向“數字導師”的蛻變。其開發的代碼系統使班級管理效率有效提升,AI正重塑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構建起人機協同的成長共同體。
科技驅動 體育+AI燃戰到底
全民擂&:AI引起運動新浪潮。姑蘇區教體文旅委將AR科技運動體育競技項目引入校園,蘇州市勞動路實驗小學校作為首個試點校,利用每天一節體育課程和社團課程讓同學們走進校園體育競技館,參與到HADO運動的體驗中,通過數字特效和運動競技的有效結合,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多元應用,創新體教融合實踐路徑。相城區蠡口實驗小學所引進的一站式AI智慧體育運動平台,採用先進的AI技術及人工智能算法。通過精準的人臉識別功能,快速識別並關聯參與測試的學生信息。近年來,蠡口實驗小學積極投身於體教融合政策的落實工作,將強化體育過程性評價作為重點任務推進,以滿足日益凸顯的精準教學需求。AI技術的應用能夠具體量化分析每一位學生的運動薄弱環節,從而助力教師精準施教。

賦能運動,重構體育教學環境。太倉市弇山小學引入智慧AI體育系統,力圖將信息技術全面應用於學校體育鍛煉與體育教學的各時段和全場景,賦能體育課堂轉型,助力學生成長,幫助學校有效地降低學生近視率和肥胖率,提升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健康的雙向發展,開啟校園體育全新篇章。

風險預判 校園安全的前置防線
全域感知:智能巡邏矩陣。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前期成功部署無人機巡邏系統的基礎上,正式引入智能機器狗,並全面升級消防設施,安裝“智能消防三件套”(智能AI攝像頭、消防長鉤、鋰電池專用滅火器),以科技力量構築校園安全“智慧防線”,開啟校園安全管理新模式。
風險預判:環境風險推演。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積極探索校園智慧安防機器人的使用,通過“人機協同”模式構建起全天候、立體化的安全防護網絡。
未來,蘇州將進一步深入貫徹國家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戰略部署,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工作的決策安排,加快構建“人工智能+教育”新形態,服務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成長,助力高標準現代教育強市建設。(楊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