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國家知識産權局公布了2024年度知識産權信息服務“十佳案例”和15個“優秀案例”名單,由江蘇省知識産權局報送的2個案例分別入選。此前,江蘇省知識産權局徵集評選了一批知識産權信息服務優秀案例,即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專題介紹相關案例。

  近日,江蘇省發明協會《專利分析助力高校專利轉移轉化》案例,入選江蘇省2024年度知識産權信息服務優秀案例。該案例表明,為落實國家及省級專利轉化政策,江蘇省發明協會服務常州大學,通過完善專利信息管理、構建評價體系、搭建運營平台等多維舉措,幫助高校盤活存量專利資源,加速科技成果産業化,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完善專利信息管理體系

  江蘇省發明協會牽頭協助常州大學構建了專利信息檢索與分析數據庫,不僅實現了對存量專利的全面梳理,還幫助學校及時掌握最新技術動態。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學校可以精確鎖定各技術領域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指導後續研發工作,提升專利的整體質量。

  為實現專利信息的集中管理,協會指導常州大學構建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並建立了專利申請前評估機制。該系統不僅對海量專利數據進行有效整合,還幫助研發團隊在專利申請前就進行質量把關,確保從源頭上提升專利商業化價值。同時,系統化管理也為後續專利推介和轉移打下堅實基礎。

   建立專利轉化評價及分層管理機制

  針對常州大學的存量專利,江蘇省發明協會指導學校構建了一套專利價值評估系統和數學模型。通過這一系統,學校實現了專利的分層管理,對高價值專利進行精準篩選,為後續轉化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與此同時,利用産業化前景評價反饋機制,學校能夠及時調整轉化策略,進一步挖掘專利在市場中的潛在價值。

  在專利評估的基礎上,常州大學與協會聯合建立了專利登記、篩選與匹配平台,編制完成《常州大學存量專利推介手冊》。該手冊詳細記錄了各專利的狀態、技術方向和産學研合作基礎,為供需雙方對接提供了清晰指引,實現了從技術篩選到市場推廣全流程管理。

   打造專利運營與人才培養平台

  為進一步提升專利轉化能力,江蘇省發明協會定期組織專利管理、技術評估及運營策略培訓,使常州大學和企業對專利轉化流程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同時,通過舉辦專利運營與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不僅促進了高校與中小企業之間的溝通合作,還利用專利技術分析報告,特別是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專項調研中,助力常州大學精準對接市場需求。

  在搭建完專利資源庫後,協會制定了差異化推廣對接措施,將經評估的高價值專利匹配至400多家企業。此次對接不僅簽訂了141份專利運營合同,還使學校與市場之間建立了穩定的産學研合作機制。專題對接會、專利展示與拍賣活動等多種形式的交流,使高校科研成果更快轉化為企業實際生産力,有效提升了專利運營的效益。

  助力高校科研成果高效落地

  截至2023年12月,常州大學累計實現專利轉讓429件(總金額1220.667萬元)、專利許可204件(總金額142.5萬元)以及作價入股3件(合計300.68萬元)。其中,高丙瑩、紀俊玲等團隊的技術轉讓項目累計幫助相關企業新增利潤超數億元;徐德峰團隊的技術則助力當地創造了500余個就業崗位。學校在專利轉化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高校科技成果産業化的生動典範。

  江蘇省發明協會引導常州大學建立了“技術承載、運營需求、資本助力”三輪驅動的合作模式,以及專利導航、資産託管、金融服務、投資運營和專利交易“五位一體”的運營體系。這一模式以專利大數據分析為依託,從專利篩選、評估到轉移推廣實現全鏈條作業,實現了高校科研成果的高效落地,更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産學研深度融合開闢了新路徑。(張本甫 朱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