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灌南縣人大立足新時代“三農”工作新使命,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強化監督職能為抓手,通過法治化、規範化、實效化監督舉措,以高質量履職實踐助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面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為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貢獻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緊盯目標:助力農業振興展宏圖
“糧食面積、總産、單産實現‘兩增一穩’,建成‘菜籃子’保供基地4620畝。國家農産品産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全面完成,中央奶業生産能力提升項目加快實施,溫氏白羽雞屠宰、碩項湖大閘蟹交易市場等項目建成運營,産業鏈條不斷升級。”這是在灌南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關於全縣農業發展的相關情況。

灌南縣新安鎮碩項湖大閘蟹開捕現場
近年來,灌南縣人大緊緊圍繞“強農、惠農、富農、安農”核心目標,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入開展系列專題調研,涵蓋食用菌産業發展、葡萄産業升級、農業生産全程全面機械化以及農産品加工全鏈條優化等重點領域。針對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産業鏈條不完善等突出問題,提出了多條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為縣域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灌南縣人大還高度重視代表建議辦理,對高質量發展特色農産品、加強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培育與招引重點建議進行全程跟蹤督辦,有力推動政策落地見效,促進“灌香南得”“灌品天成”等特色農産品品牌競爭力持續提升,進一步夯實了農業産業基礎,為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注入了強勁動力。
聚焦問題:促進鄉村煥彩繪新篇
“連續六年舉辦龍王廟大集,充分展示特色資源與産業成果,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鄉村魅力,進一步提升了潘老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灌南縣三口鎮潘老莊村黨支部書記潘國海介紹。近年來,潘老莊村以體驗型鄉村旅游為核心驅動力,全面推進農業、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成功榮獲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規劃過程中,我們廣泛徵詢了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確保發展目標更加清晰明確,工作推進更加高效順暢,有效避免了發展中的彎路。”
面對群眾對和美鄉村建設的高度關注與殷切期待,灌南縣人大多次深入村組走訪調研,認真聽取群眾關於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村莊規劃、産業布局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積極為創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把脈問診”、建言獻策。通過持續推動人居環境優化和鄉村顏值提升,全縣鄉村振興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縣已有16個村榮獲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認定命名,重點打造的15個村連片“碩項湖”和美示範區建設正有序推進,為全縣鄉村振興注入了全新活力,越來越多的鄉村“靚”起來。
精準施策:推動集體經濟騰飛翼
“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的主要困難有哪些?”“集體經濟組織如何更好的聯農帶農,需要哪些方面支持?”灌南縣人大先後到鎮、村實地調研,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深入了解農民及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經驗做法和存在問題,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灌南縣新集鎮徐老莊村集中社區
“在盤活資源方面,我們聽取縣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將碎片化的資源資産通過集中收儲,整合提升後引入合適的社會資本進行經營管理,建成農業基地、田園綜合體等,創造集體經濟收益。”灌南縣新集鎮徐老莊村推廣“小田並大田”,在農民自願前提下,由村集體牽頭,有序流轉1520畝土地經營權,再以自主經營、合作經營等形式承包經營,同時成立穀物種植和農機服務兩個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機耕種等社會化服務,2024年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376萬餘元。
灌南縣人大將繼續發揮人大職能優勢和代表作用,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持續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切實推動和美鄉村建設邁向更高水平,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生態和諧、富有活力的鄉村振興新典範,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胡馨月 馮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