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國家知識産權局公布了2024年度知識産權信息服務“十佳案例”和15個“優秀案例”名單,由江蘇省知識産權局報送的2個案例分別入選。此前,江蘇省知識産權局徵集評選了一批知識産權信息服務優秀案例,即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專題介紹相關案例。
近日,蘇州慧谷知識産權服務有限公司《以數字化支撐專利轉化運用工作高質量推進——江蘇省專利轉化服務平台支撐計劃(數據加工類)項目》入選江蘇省2024年度知識産權信息服務優秀案例。該公司借助數字化手段,推動專利轉化運用工作實現高質量突破。項目緊扣國家政策要求,以數據支撐、平台賦能為核心,助力專利由“知産”轉化為企業實際資産,成為區域創新發展的有力引擎。
江蘇省知識産權局於2021年啟動了專利轉化服務平台支撐計劃。慧谷公司作為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直屬單位,承擔了“數據加工類平台”項目任務。項目團隊依託國家標準和行業規範,深入調研國內外專利質量評價體系,廣泛聽取專家意見,構建出一套覆蓋3個維度、59項指標、200余項基礎字段的專利質量評價體系。這一科學體系為專利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並為企業提供了專利處置、專利池構建以及高價值專利培育等多維度指導。
為實現高效評估和轉化,慧谷公司圍繞江蘇省15條重點産業鏈,組織425人次的資深專利工作者,對3.3萬項專利進行人工深度標引,並利用人工數據樣本結合機器學習方法,完成了6.7萬項專利數據的標引工作。此“人工標引+機器學習+人工驗證”的人機結合模式,不僅大幅提升了數據標引的效率,也確保了專利質量評價的準確性與科學性,為江蘇“産業強鏈”行動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基於質量評價體系,該項目對江蘇國網2萬項專利進行了分級分類管理,並結合評價結果,向企業提供專利處置、專利池構建、高價值專利培育及研發立項等應用建議。同時,借助與金融機構對接,項目成功促成企業專利質押融資9000萬元,有效激活了專利資産潛在價值,推動了專利經濟效益的實現。
該項目還建立了專利轉化專項數據統計機制,定期跟蹤分析轄區內專利流向及轉化動態,為地方知識産權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同時,通過開發前端信息展示網站,慧谷公司構建了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服務機構聯動的專利供需對接平台。利用大數據、智能算法和語義檢索技術,該平台不僅實現了專利信息的精準匹配,還使專利轉化動態及供需信息實現可視化展示,極大地便利了專利資源的高效利用。
該項目不僅構建了完整的專利質量評價模型和專利評分系統,還完成了江蘇省15條重點産業鏈內10萬項專利數據的深加工和評價工作。形成了24份專利轉化統計分析報告,並為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中國藥科大學、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等6家創新主體出具了專利質量分析報告。此外,依託項目成果,慧谷公司還開展了“基於市場價值實現探索高價值專利培育體系構建”課題研究,進一步明確了企業專利管理和資産盤活的具體路徑。
通過數據支撐、平台賦能與金融對接,蘇州慧谷不僅為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了全面、精準的專利管理工具,更以“數據+平台+服務”的創新模式,為區域專利轉化工作樹立了示範標杆。未來,隨着專利轉化工作的不斷深化,該模式有望在更多領域推廣應用,為推動知識産權高效運用和産業創新提供持續動力。(張本甫 朱雨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