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隨着“桃蹊覓緣·灼灼其華”——洛陽鎮第十三屆桃花緣交友活動的結束,為期三天的“又見桃花開 請到洛陽來”第三屆悅見岑村文化系列暫告段落。借活動舞&,促鄉村振興,常州武進區洛陽鎮以“文化引流+産業聯動”的創新模式,為古鎮注入新活力,一幅“以文促旅、以旅興農”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文化引流,非遺與閱讀的雙重魅力
“老師,我帶了十幾本繪本來,想和小朋友分享!”在“書香換花香”攤位前,小朋友們踮腳遞上心愛的書籍,換回一盆綠植。這一幕,成為洛陽鎮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的生動縮影。
依託桃花季,當地打造了“桃香書韻·閱動洛陽”品牌,通過職工書屋、農家書屋建設,以及讀書分享會、知識競賽等活動,讓閱讀成為鄉村振興的“精神引擎”。

將視角移向岑村老街市集,“桃源雅市·拾遺煙火”非遺項目展演更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30余個攤位中,常州梳篦、留青竹刻等傳統手工藝令人駐足;嘉澤潘達鴨頭、焦溪臘腸、江南東坡酥等地方美食香氣四溢。非遺傳承人一邊製作糖畫一邊感慨:“游客對手工藝的熱情超乎想象,三天賣出了往年半個月的銷量!”
産業聯動,從“節慶經濟”到“長效産業”
“活動不僅要熱鬧一時,更要讓鄉親們長久受益。”洛陽鎮黨委書記馮宇道出發展思路。本屆活動首次提出“文化引流+産業聯動”模式,通過13項主題活動串聯文旅消費鏈——全民趣味運動會、鄉村音樂會、桃花緣交友活動等吸引年輕群體;義診、理論宣講等服務民生;而貫穿全程的老街市集,則成為非遺技藝與農特産品的展銷平台。
活動效應直接輻射至周邊産業。距離岑村僅2公里的“桃鄉民宿”老闆張女士&&:“周末客房早被訂滿,不少游客提前一個月預約。”餐飲店主李師傅則笑稱:“三天賣出的蘿蔔幹和大麻糕,抵得上平時一個季度!”數據顯示,活動期間周邊商戶平均營收增長40%,部分攤位單日流水破萬元。

更深遠的意義在於産業轉型。洛陽鎮正以“又見桃花開”IP為核心,推動“短期節慶”向“長效經濟”升級:規劃建設非遺工坊,扶持手藝人成立合作社;開發桃花主題文創産品,延伸旅游産業鏈;聯合電商平台推廣“洛陽優選”農特品牌,實現線上線下雙渠道增收。“我們要讓文化‘流量’變發展‘留量’。”馮宇説。
桃花為媒,鄉村美景與經濟的同向
“沒想到鄉村活動這麼豐富!”無錫游客周先生一家在朋友圈曬出九宮格照片:女兒參加繪本捐贈、妻子體驗亂針繡、全家打卡煙火嘉年華。像周先生這樣的家庭游客佔比超六成,他們不僅為美景而來,更被深度體驗吸引。
活動設計的“打卡集章”機制巧妙拉動消費。游客在市集購買非遺産品或參與互動項目即可蓋章,集滿10枚可兌換洛陽特色文創。常州游客小林用蓋章換得的桃花香囊裝點背包:“既有紀念意義,又讓我更願意‘逛買’。”這種輕量化營銷策略,讓市集消費轉化率提升至70%。

文旅融合還體現在細節中。主舞&上演的“理·聽吾説”理論宣講,將政策解讀融入地方戲曲;籃球場上的趣味運動會,結合桃元素設計“桃籃爭霸”環節;甚至餐飲區也推出“桃花宴”,以桃花入饌創新菜品。“游客要的不是走馬觀花,而是沉浸式體驗。”活動策劃負責人&&。
如今的洛陽鎮,正以桃花為媒,以文化賦能的洛陽鎮,通過非遺活化與閱讀推廣雙管齊下,提升鄉村文化軟實力;為産業尋求通道,從節慶經濟到長效産業,構建“文旅+農業+手工藝”融合生態;升級品牌,借力IP效應,打造長三角鄉村微度假目的地。
這個春天,洛陽用一樹桃花,一場市集,一次文旅實驗,讓千年文脈與時代潮流共振,書寫鄉村振興的“春天故事”。(王玉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