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創新,是時下的熱門詞彙。新技術、新産品要對接市場需求,形成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場景是重要載體。

  近日,無錫&&《關於加快推動場景創新的實施意見》,圍繞科技創新、産業發展、文旅消費、社會民生、城市治理五個重點領域同時發力,提出到2026年底,開放不少於100個場景機會,幫助技術成果在更豐富的場景實踐中迭代升級,加速科技創新落地轉化。

  體現無錫特色,産業優勢驅動創新突破

  1月9日,無錫市場景創新大會舉行,首批場景能力、場景機會“兩項清單”發布,以全域場景創新加速提升城市創新活力。《實施意見》凸顯了無錫特色,通過開放場景資源拓展新技術、新産品應用空間。

  産業的發展方向就是場景的創新方向。圍繞服務推動“465”現代産業集群、“5+X”未來産業發展,以低空經濟、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物聯網、商業航天、量子科技、文旅消費等為重點賽道,打造一系列重要場景。例如依託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構建“北斗+5G”車路協同、“智算中心+自動駕駛”等場景,加快推進車路協同、智能決策;在低空經濟領域,打造低空物流示範場景、探索eVTOL城市空中交通示範應用,爭創蘇錫常環太湖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推動技術跨界滲透,與場景深度融合,牽出産業發展新路徑。

  如何有效釋放場景創新的強勁動力?一方面,無錫把視線落在企業身上,以企業為引領,實現分層突破。創新打造獨立場景、多元場景、超級場景三級分類體系,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與示範應用。鼓勵“單打冠軍”企業深耕獨立場景,在應用迭代中形成有價值的産品方案和商業模式;支持龍頭企業擔主體,打造多維場景驅動、高校院所支撐、各類創新主體深度協同的場景創新聯合體;科技領軍企業提升戰略先導布局能力,參與超級場景策劃建設。兩年內將構建20個以上多元場景,構建3—5個城市級超級場景,打造全國場景創新高地。

  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科技創新的新範式,加速為場景工作鏈結科創資源。增強新型研發機構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服務平台公共服務功能,鼓勵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等平台成果加快轉化,圍繞深海科技、量子科技等未來産業打造國際智慧科學研究合作網絡,探索打造科學裝置智慧集聚區……一樁樁、一件件,都在打造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産業化的無錫範本。

  全鏈條服務,完善場景創新生態支撐

  場景創新正從單點突破轉向系統變革,實現環環相扣的生態發展。通過構建“1+1+X”場景工作體系,市區兩級協同發力、上下聯動,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資源、政策和服務支持,科技、人才、資金、平台等各類要素加速涌動,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協同效應。

  凝練適配場景能力,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初創型科技企業等,徵集挖掘新技術新産品解決方案。搭建場景合作平台,強化供需對接,組織場景創新大會、供需對接會,為場景機會對接新技術新産品,為場景能力尋找新機會新市場。

  兩年內開放不少於100個場景機會

  圍繞重點産業領域,建設一批中試平台,為領域內前沿技術産品提供技術驗證環境;推動全市檢驗檢測機構開放場景能力,為各類新技術、新方法提供應用驗證機會。依託梁溪科技城、蠡湖未來城等重點園區,打造一批場景共創基地,聯合企業推出多元場景項目和超級場景項目,為場景創新成果提供創業孵化、市場推廣、資源導入等服務,為市場化應用“先行試水”。從需求挖掘到成果轉化,一套圍繞場景創新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正在加速構建,從實驗室到生産線、從概念到市場,逐漸實現無縫銜接。

  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才能為場景創新高效配置資源。發揮太湖人才計劃激勵作用,圍繞場景創新招引一批高素質人才團隊,鼓勵職業院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開設場景創新課程,從“引”到“育”,讓無錫成為場景創新人才的培植熱土。完善場景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投資機構建立概念驗證基金、開發“科技投資研發轉化損失保險”等新産品,為場景創新提供多方面資金支持,讓資本活水精準“滴灌”創新全過程。

  此外,無錫率先提出場景評價機制,圍繞企業技術水平提升、場景項目落地效率、場景資源開放廣度、監管制度健全、高層次人才引進、社會治理模式創新、群眾和市場主體滿意度等維度,進行場景創新評價,動態評估應用場景實施情況。

  全領域覆蓋,構建多維度創新矩陣

  場景創新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開展高水平招商的新模式,也是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手段。此次《實施意見》注重多領域場景創新,不僅包含産業發展和科技創新領域,也囊括了文旅消費、社會民生、城市治理等多元維度,關注社會治理效能和民眾生活需求。

  打造文旅消費新業態,鼓勵等級景區、旅游度假區引入無人駕駛擺渡車、無人超市、客服機器人等智能設施。推動VR、AR、全息投影、智能感知等技術和設備應用,鼓勵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智慧文旅領域進行更大範圍應用。

  場景創新的密鑰,讓科技成果進一步走入生活,打開未來城市的多維可能。加快預導診機器人、語音錄入、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等技術布局,探索智能養老機器人、遠程終端服務系統、智慧惠老助餐、居家養老安全智能設備等養老場景應用,探索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社區、智能康養新場景,提升社會民生新品質。

  城市治理也將同步展開智能化、場景化的新模式。大力運用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無人機等技術,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圍繞“城市生命線”治理、綜合管廊等方向進行場景開發,綜合運用低空無人機、陸地巡檢機器人等技術,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打造智慧化檢測防控、數字出行等多元場景。(龔燕 祝雯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