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DeepSeek大模型橫空出世,一舉成為各界關注焦點。當前,教育部正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推進“人工智能+教育”,搶抓數字化、智能化新機遇。我省各地各校將人工智能教育作為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通過會議部署、培訓提升、創新實踐等方式,全面推進人工智能教育,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3月5日,蘇州市教育局舉辦“AI賦能智慧教育發展”專題培訓,推動蘇州教育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提升教育系統領導幹部應用實踐能力。與會人員紛紛&&,將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帶頭作用,積極推動AI技術在教育系統的廣泛應用,為探索AI賦能蘇州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為全面提升中小學師生信息素養,2月23日,鹽城市舉辦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培訓班,全市150余名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參加。活動圍繞智能機器人ABC、人工智能優創未來、樂高教育科創活動等賽項規則進行詳細解讀;結合提升數字創作、科創實踐項目水平進行理論指導,並組織參訓教師開展實操演練。

  新學期,一場別開生面的AI教學應用研討會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舉行。該校黨委書記唐雲龍為全體師生帶來兩場精彩報告,從專業視角指導教師和學生如何在“驚呼”與“理性”中面對AI;學校各教研組紛紛立足學科特色,分享AI與教學融合的思考與心得。研討會通過理論建構、實踐演練、反思提升,展現了AI在教育場景中的創新應用,為全校教師明確了AI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行動方向。

  隨着AI技術工具掀起教育變革浪潮,教師如何善用技術優化教學、如何應對AI帶來的挑戰成為關鍵課題。為助力教師了解人工智能技術前沿、推動課堂教學創新,常州市第五中學舉行人工智能校本培訓,邀請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教師蔡國作題為《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改革—AI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題報告。淮安市深圳路小學及時開展專題培訓活動,由希沃産品淮安區域負責人現場展示AI技術深度融入教學的全流程:教師可以通過“AI備課功能”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設計,大幅提升備課效率;依託“AI課堂智能反饋系統”量化分析授課時間佔比、提問頻率與類型等數據,並生成精準改進建議,優化課堂互動設計,為教研活動開闢一條“快車道”。 

  為深入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無錫市新吳區日前發布《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作為全省首個貫通1—9年級的區級AI教育系統方案,《綱要》實現“三個首創”:首創區級全學段AI課程框架,首創“智能素養四維模型”,首創“低門檻+高拓展”教學模式。“我們期待通過這份《綱要》,讓學生學會用AI解決真實問題,走出一條小區域、大生態的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徑。”無錫市新吳區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負責人説。

  如皋市從學生培養、教師隊伍建設、全市統籌推進等多個維度發力,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該市各中小學正全面推進人工智能課程進校園、進課堂,全市30多所小學開展機器人社團活動,多所初級中學開設人工智能編程社團,組織學生學習Python編程、機器人設計等課程,並鼓勵學生參與各類人工智能創新大賽。此外,該市還依託“網絡名師工作室”“東皋杏壇”等平台,組織教師參加人工智能專題培訓、教學觀摩和技能比武,幫助教師快速掌握人工智能教育前沿理念和技術。

  日前,徐州市泉山區啟動人工智能教育試點項目,作為江蘇省第二批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區建設參與單位,泉山區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教育設備及教學資源包,推動實驗學校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科學實踐等活動,促進教育教學質效的創新與變革。該區各實驗學校紛紛開啟人工智能教育新篇章,如徐州市星光教育集團開展課外活動人工智能實踐活動,機器人助力學生參與編程挑戰、機器人製作等,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造力;徐州市學府路幼兒園啟動幼兒人工智能啟蒙教育,以課程建設為載體,將人工智能啟蒙教育活動課程化,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科技魅力。(楊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