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3月14日電(虞啟忠)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1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24年全市法院消費者權益保護審判工作情況。

  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法院新收涉消費者權益保護糾紛一審案件6662起,通過多元解紛機制實現訴前調解成功1939起,新收案件數同比下降1.77%,訴訟案件調撤率達52.84%。

  消費糾紛主要分佈在文體健身、網絡購物、美容美發及旅游、快遞、餐飲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以舊換新和補貼政策實施後,居民消費信心提升,裝飾裝修、奢侈品、耐用品消費意願強烈,但質量及售後服務糾紛相應增多。通過網絡購物、直播、游戲引發的新型消費糾紛佔比繼續提升,服務性消費仍佔據較大比例。

  發布會上,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2024年南京法院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件。這十件典型案件是從2024年全市法院審結的數千件案件中精選而來,既是樹立裁判規則、發揮司法裁判示範引領作用的重要載體,也是南京法院司法服務保障消費提振的縮影。

  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南京法院積極發揮審判職能,在生活消費需要範圍內支持消費者關於懲罰性賠償的訴訟請求,既讓懲罰性賠償發揮出遏制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應有作用,也避免了相關法條被利用成為牟利工具。例如施某訴商貿行信息網絡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法院依法判令經營者對施某首單購買的藥酒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並認定施某的加購行為超出合理生活消費需要範圍,不再受懲罰性賠償制度保護。

  新型消費往往涉及多個領域,現有法律規範難以完全覆蓋,故相關糾紛存在舉證難、監管難、法律適用難等問題,消費維權存在一定困難。南京法院堅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與護航新消費業態健康發展並重原則,直面新問題、新難點,努力尋求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利益平衡。如韓某訴旅行社旅游合同糾紛一案中,法院依法認定應知網紅景點未開放仍將其列入旅游行程單的旅行社違約並退還部分旅游費用,對文旅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示範意義。

  “一老一小”群體消費主要集中在保健食品、休閒旅游、康養服務、網絡游戲等領域,相關經營者可能通過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等方式設置消費陷阱和消費套路,騙取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錢財,南京法院堅決打擊遏制此類行為。例如趙某訴某科技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法院依法判令公司股東承擔退款責任,嚴厲打擊了公司股東通過“閉店跑路”躲避債務、欺騙消費者的不當行為,維護了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網絡消費具有交易主體多樣、交易環境虛擬化、交易空間跨地域性等特點,發生爭議時往往出現交易方非收款方、收款方非開票方、經營招牌與營業執照不一致等情形,消費者維權時難以準確識別責任主體。南京法院堅持穿透式審查思維,實質審查交易情況和資金流向,確定消費行為的實際主體,助力消費者精準靶向維權。如錢某訴文體公司服務合同糾紛一案中,法院通過調取訂單結算商戶信息,精準鎖定團購卡券的實際收款方,明確了實際責任主體。又如孫某訴李某、周某等服務合同糾紛一案中,法院依法認定前後兩任經營者承擔連帶退款責任,向市場發出遏制“新店不理舊賬”、防範“職業閉店人”的強烈信號。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2025年將聚焦數字消費、預付式消費等新業態,持續強化司法保障力度,完善消費糾紛綜合治理體系,助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