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3月2日電(記者陳聖煒)“這下好了,麥子有盼頭了,我們揪着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早春時節,當河水涌入大官莊村的蓄水渠,流進乾涸的麥田,一直守候在地頭的村民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
當前,江蘇多地陸續進入春耕備耕階段。雨水節氣過後,麥苗進入返青季。
宿遷市氣象部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市降水量較常年減少超九成,位於沭陽縣桑墟鎮大官莊村的部分麥苗出現枯黃。村民張春國經常到地裏查看,“這片地是村裏的一處旱地,平時我們用蓄水渠的水來灌溉,今年晴天多、雨水少,渠裏的水都見底了。”張春國望著泛黃的麥苗一時沒了主意。
國網宿遷供電“電暖流”便民服務站負責人陳飛在走訪中得知此事,立即與當地供電公司、桑墟鎮政府取得&&,連夜商量對策,決定把附近大河裏的水抽調至蓄水渠。次日,在鎮政府統籌協調下,一個由供電、水利、村委聯合組成的臨時調水指揮部在田頭成立。
4名電力工人肩扛應急電源配電箱,深一腳淺一腳來到田頭,連接上應急電源車後,水泵很快啟動。附近河道裏的水被抽調至田頭的蓄水池,流入麥田,讓麥苗“喝了個飽”。
作為全國農業大縣,沭陽縣近年來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生産數字化轉型,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旱能灌、澇能排,有力保障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增,糧食産能穩步提高。
2024年沭陽全縣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産量分別達到278.7萬畝、129.7萬噸,連續17年獲評全國超級産糧大縣。
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春灌保墑提供專業指導;電力部門依託便民服務站摸排灌溉設施通電運轉情況……當前宿遷各地通過精準調度水利工程、強化田間巡查和科技賦能,有效保障春耕需求,為夏糧穩産豐收打牢根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