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2月24日電(虞啟忠)近年來,南京各級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依法從嚴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上下游關聯犯罪。2023-2024年,全市法院判處電信網絡詐騙案件536件1477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佔詐騙犯罪比例升至51.47%。其中,判處涉緬北等特大跨境電詐案件91件333人。此外,還判處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其他關聯犯罪2236件3319人。2月24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

  跨境犯罪集團電信網絡詐騙

  黃某某等人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加入針對中國大陸居民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該集團集中居住、統一管理,分階段實施誘導被害人註冊App、發小額紅包、引誘被害人大額充值等手段騙取錢財,共騙得180余名被害人2700余萬元。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黃某某等人的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且係共同犯罪,予以判罰。

  本案係典型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該境外犯罪集團層級嚴密、分工明確、得手率高,被騙群眾多、分佈廣,財産損失巨大。法院依法準確認定犯罪集團,堅決遏制規模化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高發勢頭。

  “悅聊”軟體詐騙

  高某等人通過運營“悅聊”App,以“同城約會可以發生性關係”為誘餌,誘騙男性充值、打賞,共計騙取財物2.3億余元。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一審、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經審理認為,高某等人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且係共同犯罪,予以判罰。

  法院準確把握平台運營者技術支持在犯罪中的關鍵作用,依法認定平台運營者為主犯,規範懲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也警示平台運營者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直播操控“賭石”“開蚌”結果詐騙

  谷某某等人採用虛假原石和珍珠蚌、虛假報價議價、虛設觀眾投注等方式操控直播“賭石”“開蚌”結果,誘騙被害人投注,共計騙取600余萬元。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谷某某等人的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且係犯罪集團,予以判罰。

  網絡直播吸引眾多人參與,法院嚴厲打擊此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對規範網絡直播行業秩序、營造健康網絡消費環境、推動互聯網經濟良性發展有積極意義。

  代購熱門演唱會門票詐騙

  李某某通過網絡發布虛假代購演唱會門票信息,先後騙取包括大學生汪某某等在內10名被害人共計2萬餘元。南京市高淳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李某某的行為已構成詐騙罪,予以判罰。

  近年來文旅市場火熱,演唱會門票一票難求。一些詐騙分子利用粉絲求票心理行騙,尤其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易落入圈套。法院提醒歌迷通過正規渠道購票,勿輕信“黃牛票”等信息。

  提供“手機口”技術支持共同詐騙

  劉某等人明知他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活動,仍用多部手機、對錄線等組裝“手機口”設備為其提供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將境外電話轉化顯示為本地號碼,共計詐騙56萬餘元。南京市溧水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劉某等人構成詐騙罪,予以判罰。

  隨着“斷卡”行動和反詐宣傳開展,境外詐騙分子利用“手機口”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呈高發態勢。法院對此類犯罪行為判處刑罰,全鏈條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背後的黑灰産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