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4.7米高、13米長,無人駕駛的橘色火車,拖着一個巨大的鐵罐,緩緩行駛在8公里的鐵軌上。這是2月21日記者在海門港新區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企業高爐作業區看到的一幕。沒想到!煉鋼最繁重、最危險的環節之一——高溫鐵水運輸,如今也已用上了AI“駕駛員”。

“這就是我們的無人駕駛高溫鐵水運輸系統,通過它可以將1500攝氏度高溫鐵水精準地送到煉鋼區域。”數字化控制中心高爐作業區調度工長王永剛是該系統的負責人,每天都在和AI“駕駛員”打交道。他的電腦裏裝有“縱覽全局”的智慧系統,上面清楚可見每一個AI“駕駛員”目前處於何種狀態,以及它們最近一週的周轉率分析。

“過去持續百餘年的傳統煉鋼模式,是依靠人來運輸高溫鐵水。”王永剛説,如今AI取代了人工。大數據系統在總長8公里的鐵路線上分析計算出最優線路,鐵水罐從高爐中接取出高溫鐵水,自動“搭乘”無人駕駛火車,並以最短的時間運送到煉鋼區域,開啟下一步冶煉工序。經測算,AI“駕駛員”可以24小時不間斷周轉運輸高溫鐵水2.53萬噸,周轉效率比人工提升12.5%。

“過去,煉鋼輸送高溫鐵水,也需要火車拉載,但同時要配備一名室內駕駛員和一名室外調度員。”説話間,王永剛帶着記者走進了火車頭駕駛艙,只見正前方玻璃上方貼着“徹底瞭望、確認信號”8個字,後方貼着“準確呼喚、手比眼看”。“這是以前提醒駕駛員和調度員相互配合的口號,我們仍保留了下來。”順着王永剛手指往下,可以看到火車“N”或“D”的駕駛狀態,8個環顧周邊的實時攝像界面以及制動壓和總風壓指數。

“火車會停嗎?”

“當然,你可以理解為大型‘掃地機器人’,一旦前方遇到障礙物,它會自動停下。”

“一次能拉多少噸?”

“一個鐵水罐最多裝230噸,一個火車頭可以拉6個滿裝鐵水罐。”

更不容易的是,將“危險”的高溫鐵水精準灌入鐵罐,這個絕不能有絲毫偏差、半點閃失。“以前人工操作,最熟練的駕駛員也要花2分多鐘才能將車身調整好,現在AI一出手,不超30秒便可停頓到位,偏差不到3厘米。”不僅如此,王永剛介紹,路上的信號燈同樣由AI控制,鐵水的裝入量也是由AI計算完成,偏差不超過3噸。

“周轉速度快了,效率就能提升,平均每車鐵水溫度比原先少下降1攝氏度以上,減少了能量消耗,算下來燃料成本大約每噸能省0.3元,一年就節省超千萬元。”王永剛抄起計算器邊算邊説,“更划算的是,人工成本也降了。以前是12輛‘油火車’運輸,一共75人作業,現在換成10輛‘電火車’,外加30人負責檢修、維護工作,他們不接觸高溫鐵水,安全系數顯著提升。”

“我們與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共同開發了這套系統。”王永剛自豪地説,這套利用“5G+AI”每一秒都完成實時信號傳輸的智慧鐵水運輸系統是全國首創,在全世界煉鋼産業中也屬先進。

“無人化”運輸鐵水只是智慧鋼鐵工廠的一部分,記者在中天南通公司數控大樓智能集控中心的液晶大屏幕上看到,實時展現的“數字藍海”覆蓋了鐵前7大工序、16個生産系統,實現從人工按時間節點記錄工況到全流程、全領域數據自動採集、數據交互分析的轉變。

“目前正在全面推進‘近零碳’電爐以及‘光、風、儲’等綠色能源項目。”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力源&&,成品庫發貨、港口門機、卸船機無人化等方面也將進行智能化改造,通過全鏈條智能化建設,打造“無人版”鋼鐵工廠。(丁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