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發揮教學成果促進常州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用,推動教育教學成果培育走深走實,近日,常州召開了常州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培育工作推進會。常州市教育局戚寶華副局長、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劉高平副院長、各轄區分管領導、市級教育教學成果培育項目各組&&人、各項目負責人及核心成員參加了本次會議。

  推進會的第一個環節由四所學校代表就各自項目的實踐與研究作了精彩交流。四個項目組分別從問題的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成效與展望等維度做了詳細介紹,各具亮點和特色。其中,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街道中心幼兒園介紹的《回歸兒童生活:資源建設拓展兒童活動圈的十二年探索》,設計了系統的兒童活動圖譜;溧陽市第二實驗小學介紹的《基於兒童學情實證研究的小學英語精準教學十年探索》,形成了從宏觀到微觀的實踐策略;常州市勤業中學介紹的《貫通與整合:大概念統領下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實踐》,確立了單元課堂教學範式;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介紹的《全學習時空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實踐研究》,構建了“一體兩翼”的歷史課程體系。

  劉高平副院長對教學成果培育作了專業指導,他充分肯定了一年來培育工作取得的成效,指出仍需關注實踐模型完善、成果提煉推廣和文本升級打磨三個方面的問題。他給出了後續工作的建議:一是成果獎定位要更清晰更準確,突出立德樹人實效,指向核心素養培育,堅持問題解決導向;二是成果獎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具體表現在實效性、實踐性、獨創性、新穎性和實用性上;三是成果獎培育過程要更紮實,提出了補齊短板,增加研討頻次,培育和實踐相結合,文本打磨更精細等要求。

  戚寶華副局長在講話中首先肯定了教學成果獎培育工作已經取得的成績,隨後強調要充分認識教學成果獎的價值意義,教學成果獎既是衡量常州基礎教育教學水平的指標,又是反映常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還是體現常州基礎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更有特色、更具活力”的新樣態。他對教學成果獎培育工作提出建議和要求:一是理清邏輯線索,圍繞“問題—行動—表達”充分展開;二是凝練成果,突出三個關鍵概念,在課程建設中突出“選擇”的重要性,在教學改革中落實“三個回到”和“一個加強”,在教育學習中發揮“資源”的作用。最後,他梳理了優秀成果獎評價標準的一些認識。他認為優秀成果獎要具備以下特徵:首先是發展性,特別是要能體現學生的發展;其次是貢獻度,為學校、區域的學科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做出的貢獻;最後是影響力,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産生重要影響。戚局長勉勵各項目組抓緊時間完善文本,打磨成果,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話語體系,為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常州力量。

  本次推進會既提供了區域協同交流的機會,又得到了專家和領導的高位引領,為各培育項目的後續改進指明了方向。我們相信,各項目組通過本次推進會的培訓與指導,一定能培育出理念先進、建模科學、案例豐富、影響深遠的教育教學成果。(蘇教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