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市持續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創建教育綜合改革國家示範區,持續支持75個高峰學科建設,面向科技前沿和産業發展需求超前布局未來學科領域。目前全市已有15所高校、64個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上海高校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前1%、前1‰、前1‱的學科數由2018年的87個、10個、1個,增至2024年的186個、39個、3個,增幅分別為113.8%、290%和200%。

  持續優化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

  上海全面提高高校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其中一個重要抓手,便是優化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

  據悉,六年來,上海市新增本科專業297個,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機器人、智能製造等專業;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6家、碩士學位授予單位6家、學士學位授予單位5家,覆蓋除軍事學以外的其他13個學科門類、89個一級學科和58個專業類別,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國情、市情的高校學位授予體系、專業目錄體系和管理制度,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校一案”編制招生結構規模調整方案

  此外,根據科學技術發展態勢,滬上高校“一校一案”編制招生結構規模調整方案。比如,復旦大學在過去一年內成立四大新工科創新學院。再如,上海師範大學近三年接連停招了包括保險學等在內的11個專業。

  “高校學科專業調整,旨在壓縮淘汰一批社會需求趨勢減弱、不適應行業産業發展所需的專業點和學位點,實現學科專業與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的相互匹配、相互促進。”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上海已&&高校招生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擴大基礎學科和急需領域培養規模,理工農醫類本專科招生規模穩步增長,增量計劃重點投向基礎理科和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産業相關本科專業。“爭取到2026年,理工農醫類高職專科、本科、研究生招生佔比分別提高10個百分點、10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蘇教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