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促進高校生涯教育高質量發展,1月4日,2025年度首屆高校生涯教育教學研討會暨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在南京成功召開。會議由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指導,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並由河海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及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聯合承辦,吸引了來自江蘇、安徽、江西、山東等省內外共200余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深入研討高校生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與有效方法。開幕式由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秘書長鄧志良主持。

會議現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金自康在致辭中&&,學校始終堅守“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推進教育事業的繁榮、科技創新的突破及人才培養的卓越,不斷深化職業生涯課程教學改革,強化職業生涯教師隊伍的建設,並健全“招生—育人—就業”一體化聯動體系,為學生的就業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金自康致辭
河海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陸國賓介紹了學校的基本辦學情況。他&&,學校以“寬基礎,強實踐,重創新”為導向,高度重視生涯教育工作,構建“34555”生涯教育體系。今後,學校將繼續探索“融合式+體驗式”生涯教育方法,助推生涯規劃工作高質量發展。

陸國賓致辭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周桂瑾在致辭中強調,學校始終致力於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和高質量充分就業,一是主動策應江蘇製造強省對卓越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優化專業布局,提升專業産業“匹配度”。二是充分發揮智能製造辦學特色優勢,推動供需匹配,增強人才培養“顯示度”。三是堅持立德樹人、以生為本,強化組織領導、生涯指導和技術賦能,提高指導服務“精準度”。

周桂瑾致辭
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丁曉昌在講話中指出,需從三方面着手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首先,以系統性思維深化對青年就業問題的認識;其次,緊跟高等教育從“量”向“質”的發展轉變;最後,將畢業生能力增值作為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指標。

丁曉昌講話

鄧志良主持
上午的主旨報告由河海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王方主持,四位專家緊扣高質量生涯教育與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內在&&,聚焦新質生産力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就如何更好地開展學生生涯教育、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進行深入研討。

王方主持
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職業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專家組組長方偉作《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視角下的生涯教育》主題報告。報告深入剖析了新時代背景下高質量充分就業與生涯教育的緊密關聯。方偉指出,生涯教育應聚焦於培養學生的生涯素養,以職業發展為主線,同時兼顧人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實現職業目標與人生價值的有機統一。他強調,生涯教育還要注重融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勞動觀,追求幸福生活。

方偉報告
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六級職員、黨總支委員蔣晨陽作《就業供需關係量化分析與實踐優化》主題報告。報告圍繞高等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改革與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展開,從數量、質量、結構、周期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高校教育與就業市場的供需關係。他指出,高校需緊跟就業市場的變化趨勢,適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以實現與就業市場的精準適配。

蔣晨陽報告
此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涯發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雪萍、河海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姜莉分別圍繞高校生涯教育課程演進與實踐探索、新質生産力下高校生涯諮詢的挑戰與實踐作主題報告。

沈雪萍報告
下午的報告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務處處長劉佳主持,四位專家繼續就生涯教育課程體系的教學實踐、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入而細緻的探討。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職業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專家組副組長、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副會長、生涯發展教育工作委員會理事長劉鑄作《高校生涯發展教育課程體系和指導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主題報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友辦主任程艷麗作《生涯教育本土化的校本生涯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主題報告,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申宇辰作《生涯教練賦能學生生涯發展》主題報告,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麗梅作《品牌化探索學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的精準定位》主題報告。

劉佳主持

劉鑄報告

申宇辰報告
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高校生涯教育教師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台,也為高校生涯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參會代表一致&&,此次研討會對於其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指導能力、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生涯發展和就業指導工作提供了寶貴借鑒和有益 啟發,為高校生涯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開啟了新篇章。(秘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