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市教育局召開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全市教育系統開學工作會議暨作風效能建設大會。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周志芳出席並講話,激勵全市教育系統黨員幹部 “幹字當頭、只爭朝夕、拼搏奮進,以一流作風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會議對標市委市政府最新指示要求,對上半學年各項工作推動落實情況進行檢視,部署推進下半學年重點工作和作風效能建設工作,為全面建設走在全省全國前列的現代教育強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作出新貢獻。

  會議指出,2024年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這一年,蘇州教育各方面成果豐碩,教育初心堅守如磐,莘莘學子茁壯成長,科創賦能斐然生輝,交流合作再上&階,師資隊伍日益精良,改革創新勇毅篤行。7個縣(市、區)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認定評估。張家港、常熟和太倉獲評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

  會議強調,2025年是教育強國建設全面布局、高位推進之年,蘇州教育系統要錨定方向、系統施策,聚焦 “強基、惠師、融合、賦能、提質” 主線,實施 “五大攻堅行動”。

  資源優化攻堅行動,讓每個孩子“有學上”到“上好學”。推進學前教育 “幼有善育”,強化義務教育 “同城待遇”,推動高中段學校 “多樣特色”,特殊教育 “高質量融合”,終身學習 “泛在可及”,強化教育經費 “多元供給”,以重大項目落地達效夯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貢獻教育力量。

  惠師強教攻堅行動,讓教師隊伍成為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嚴格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推動惠師強教政策落地,優化教師管理和資源配置,加大高層次人才引育力度和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的護航保障效能。

  産教共生攻堅行動,讓“教育鏈”深度融入“創新鏈”。高等教育要提升 “城市貢獻度”,引導高校對接屬地産業轉型升級和蘇州“1030”産業體系,不斷優化調整學科專業。會同地方科技部門共同支持和參與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蘇州分中心建設工作。職業教育要打造 “蘇州樣板”,深化産教融合,加快培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大力發展中國特色學徒制,積極爭創國家産教融合型試點城市,支持職業院校申報國家“雙高”“雙優”計劃,推動龍頭企業與院校組建産教融合共同體和市域産教聯合體。

  數字變革攻堅行動,讓“智慧教育”賦能教育生態。謀劃AI教育航向,各地各校要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應用,打造智能化教學助手,策劃開展主題數字教育行動,搭建校企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創新&&。夯實數字基座,培育數字人才,持續開展“未來教師”隊伍培養工程,組織開展教育數字化應用專題培訓。同時,強化安全保障,健全網絡數據安全防護體系。

  生態提升攻堅行動,讓“五育融合”完善培養體系。堅持鑄魂育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嚴格執行五項管理要求,落實 “強體潤心” 工程,鞏固 “雙減” 成果,持續優化教育對外開放格局。

  會議要求,新學期是攻堅突破關鍵期,全體教育工作者要堅持 “幹” 字當頭,以 “三個強化” 保障新學期任務落地。

  強化黨建引領,持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推動教育系統黨建提質增效,堅持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切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

  強化底線思維,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壓實校園安全責任,完善風險預警與隱患處置機制,聚焦校園消防、食品等各領域安全,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加強 “小手拉大手” 教育。

  強化服務效能,堅持以民為本,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聚焦教育公平,推進改革,始終站在“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出發點上謀劃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

  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紀委監委第十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徐海在講話中,對全市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提出認清形勢、正確對待權力、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監督四方面要求。要求嚴守紀律紅線,杜絕僥倖心理。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完善制度體系並嚴格執行。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懲治預防並舉。推動主體責任落實,讓紀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太倉市教育局局長李廣耀、蘇州市教育局大數據管理處處長黃小輝、江蘇省蘇州中學校校長周祖華、昆山登雲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馬長世分別圍繞中小學生強體潤心、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普通高中與高校協同育人、加強學校黨的建設工作作交流發言,對各項重點工作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謀劃。

  市教育局全體局領導、機關各處室負責人,各縣級市(區)教育局,各民辦院校,各直屬學校、事業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各學科教研員在主會場參會。市教育局機關、各縣級市(區)其他相關人員在各分會場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