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儀徵市劉集鎮工業開票銷售達105億元,成為儀徵首個“工業百億鄉鎮”,提前兩年完成了“十四五”期末實現“百億”的目標,這是劉集經濟社會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要事、喜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工業農業攜手共進,鎮域發展奔“劉”不息。記者2月12日在劉集鎮採訪了解到,近年來,劉集鎮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建設省市鄉村振興綜合示範鎮為目標,統籌實施“特色化推進産業培育、片區化推進産業集聚、系統化推進農旅融合”三項舉措,因地制宜打造“稻麥良種生産、蔬菜食用菌智能種植、畜禽生態養殖、農文旅融合發展”四大片區,走出了一條具有劉集特色的産業振興之路,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澎湃動能。
稻麥良種生産區:守住“米袋子”鼓起“錢袋子”
劉集鎮副鎮長疏仁高介紹,去年金秋,該鎮水稻獲得豐收,位於利民村的金農種業稻麥制種基地自主培育的芯粳228,以畝産620公斤再創紀錄。揚州金農種業是一家以種植、加工常規稻麥種子為主導,集研發、繁育、生産、示範、推廣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公司,已與豐樂種業、隆平高科、中國種業等大型種業上市公司以及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農學院、鎮江市農科院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2021年,企業通過政府招商引資來到當地,在利民、建軍等村流轉土地近萬畝,計劃總投資1億元,目前累計投入約5000萬元,逐步將原本農戶零散種植田塊打造成了優質稻麥制種基地。
劉集鎮農業農村和生態環境辦公室黨支部書記劉飛介紹,該鎮大力推進耕地有機質提升工程並重點打造了稻麥良種生産區,建有揚州市揚子江文旅投資發展集團大米供應基地、常規稻麥優質良種繁育示範基地等,配套種子加工研發中心、天然氣烘乾中心、生物質烘乾中心、糧食倉儲中心等,年産主要糧食6000噸、稻麥良種3500噸,日烘乾能力達270噸。
“聚焦深耕種業振興、建設種業強鎮,劉集鎮力爭打造儀徵最大的稻麥制種基地,守住百姓的‘米袋子’、鼓起農民的‘錢袋子’。”疏仁高説。
蔬菜食用菌智能種植區:智能大棚鱗次櫛比,打造出優質本土品牌
赤松茸是近年來興起的食用菌種植“新秀”,學名大球蓋菇,具有氣味清香、細膩脆嫩、爽滑可口、營養豐富等特點,有“素中之葷”的美譽。位於劉集鎮建軍村的智能溫控菌菇大棚內,一行行鋪着底料的田壟整齊劃一,田壟上破土而出的赤松茸,探出了紅褐色的“腦袋”和白色的菌柄,圓潤飽滿,長勢喜人。工人們穿梭其中,忙着採摘成熟的赤松茸,一派繁忙的采收景象,這就是建軍村“蘑菇工廠”的現代化生産場景。
“劉集鎮蔬菜食用菌産業園佔地800畝,主打種植平菇、赤松茸、羊肚菌、草菇、雙孢菇等食用菌。”劉集鎮農業農村和生態環境辦公室主任張昊介紹,智能大棚的優勢,一方面是利用感測光照、濕度、溫度,啟動相應設備來降溫加濕,提高菌菇産量;另一方面也能實現一年兩季種植。
據介紹,劉集鎮在陳巷村、利民村、中心村、鐵牌村等8個村打造600畝蔬菜基地。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獨特的氣候優勢,於2013年引進食用菌生産項目。目前,劉集食用菌産業從生産到加工銷售,基本建立了完整的産業鏈,不斷銷往各大商超、農貿批發市場,成為鎮域農業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劉集鎮主要農業企業有儀徵峰越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百姓緣農業合作社、呂應農業園、楓林蔬菜有限公司等。2024年,劉集鎮與揚州市潤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投資近億元啟動建設食用菌智能化基地項目。截至2024年底,全鎮赤松茸、平菇、羊肚菌産量達到9500噸,産值5000萬元。
畜禽生態養殖區:一個人能管理2萬隻雞,下一步將引進機器人養雞
提到養雞場,大家的第一印像是雞糞遍地、臭味瀰漫。在位於劉集鎮古井村的興揚家禽養殖有限公司,可以看到蛋雞們在雞舍內住着“空調房”、吃着“營養餐”,雞蛋“坐”上了“電梯”。興揚家禽養殖有限公司是揚州蛋雞養殖的領頭企業,這裡徹底轉變了傳統養殖模式,蛋雞養殖已成功實現一體化、自動化、智能化。
興揚家禽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敏説:“過去我們養雞,一個人只能管理3000隻蛋雞,現在我們引進現代化智能養殖設備,一個人可以管理2萬隻雞。飼養員只需要通過遙控器操作,就可以把全場蛋雞喂完,24小時都不需再管。”據了解,該公司圍繞蛋雞糞污資源化利用,引進國內最先進的處理工藝和設備,將雞糞“變身”為高標準有機肥,實現了全産業鏈綠色循環。下一步,公司雞舍將引進新型機器人,利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率和産品質量。
興揚公司是劉集鎮畜禽養殖産業成長壯大、轉型創新的縮影。經過多年發展,該鎮在古井村、倉房村、六巷村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畜禽生態養殖區,主要農業企業有揚州興揚家禽養殖有限公司、揚州福聯翱翔賽鴿中心、儀徵市劉集鎮遠景牛業專業合作社、儀徵市劉集鎮清水漁業專業合作社等,年飼養家禽24萬羽、産蛋5000萬枚、四大家魚260畝等。
“在全面提升本地農産品品質的基礎上,我們重點抓好以興揚公司為代表的全産業鏈建設,大力發展‘畜禽養殖+糞污循環利用’産業。目前,興揚有機肥已經拿到江蘇省肥料登記證,下一步將全面推進綠色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新模式。”疏仁高説。
農文旅融合發展區:在改造提升中保護自然稟賦,“揚州後花園”更美更靚
走進劉集鎮最南端的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白羊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如詩如畫的鄉村美景:農家院落各美其美、白墻灰瓦整潔清爽、村道巷陌暢通無阻、墻面彩繪栩栩如生、成片山林鬱鬱蔥蔥……白羊村,背靠大別山余脈白羊山,村內林木資源豐富。為更好保護這份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白羊村因地制宜實施了一系列改造提升措施,村史館、書屋茶吧、竹編工坊、共享土灶&廚房等設施應運而生,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方便了外來游客感受風土人情。
“揚州境內共有八座山體,白羊山是其中之一。這裡距揚州市區僅20分鐘車程,森林覆蓋率達到82%以上,劉集也因此有了‘揚州後花園’美稱。”劉集鎮黨委書記陸偉偉説,該鎮主動融入揚州“文化旅游名城”和儀徵“長三角重要文旅文創新高地”建設,創新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徑,白羊村正是其中的典型。
記者採訪獲悉,除了白羊村,該鎮農文旅融合發展區還包括白羊山周邊的劉集、夏窯兩村,片區內擁有西郊省級森林公園、白羊水庫、玥瓏湖、戶外猩球、千畝良田等眾多農文旅資源。每逢周末,揚州市民競相驅車來到這裡放鬆度假,客流量達6000人以上,節假日更是翻番。
劉集鎮副鎮長詹德健説:“一方面,我們以白羊山‘山、水、田、泉’資源為基底,以悅水、歸園、望山等文化基因為核心,用心打造揚州市旅游集散地;另一方面,我們緊跟文旅消費升級與需求多樣化的趨勢,努力擴大鄉村旅游優質産品供給。”據悉,2023年以來,劉集鎮連續以節會的形式聚人氣、強消費、增活力,去年活動期間累計接待游客、吸引居民超5.5萬人次。
相關負責人&&,2024年3月,《揚州市“一山一策”工作行動方案》印發,劉集鎮白羊山被選為揚州首座試點山體。為紮實做好這一工作,該鎮一體推進生態保護、環境整治、節點提升、景觀塑造、文旅發展。截至2024年底,白羊山“一山一策”工作已形成10大類42個實施項目清單,其中10個首發項目已全面啟動。(通訊員:許濤 趙楠楠 趙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