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數據分類,一年節水30萬噸
30萬噸!這是一家老牌印染企業2024年節省的用水量。省生態環境廳近日公布清潔生産典型案例,南通帝人有限公司染色洗凈水回收項目憑藉其亮眼的水資源節約成果,從2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位列五大典型案例之首。記者近日走進這家企業探訪。
南通帝人1994年落戶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近30年發展,遇到了“轉型煩惱”。隨着國家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印染行業減污降碳迫在眉睫。擺在帝人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降低産能,能染100米但只染70米;二是節能減排。“到2030年,企業碳排放絕對量要下降30%。”帝人公司副總經理藤堂良壓力滿滿。
印染行業有句老話——白布掉進染缸裏,千擔河水洗不凈。如何節能減排?帝人將目光鎖定洗凈水回收。一塊布在多次染色過程中,染色水不會“全廢”,能進行二次利用的“好水”就是洗凈水。行業內普遍做法是露天挖池,依靠人工干預回收利用“好水”。但人工干預有偏差,一旦分類沒做好,一池子的水都會變成“廢水”。
能不能依靠計算機,用“電腦”代替“人腦”,全自動控制這道工序?這是印染行業幾十年來一直未能攻克的難題。帝人染二工廠生産部部長陳德余告訴記者,印染場景十分複雜,不同材質、分量的布,需要的用水量都不一樣,尤其是進入到濃淡色混合水回收利用階段,很難準確判斷究竟是“好水”還是“廢水”。
陳德余牽頭的研發小組發現,在大數據支撐下,系統與染色機的聯動管理效率顯著提升。在持續關注收集近百個不同場景下的分類水區別後,他們收穫了大量數據支撐。此後,陳德余又開發出單獨回收、專罐專用等“獨門技藝”,將“好水”“廢水”徹底區分開。2021年,陳德余團隊研發出第一台染色後道水洗水單獨收集系統,對染色機進行洗凈水回收。“就像家用洗衣機,第一次加了洗衣液洗的水排到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面漂洗水收集後用到下次漂洗。”陳德余介紹,根據第三方清潔能源核算和歐洲産品生命周期評價機構的水足跡分析,每平方米80克、幅寬1.5米的布在印染過程中,使用這套系統用水量可從9升降至6升,節水量達33.3%。
走進南通帝人2700平方米的染色生産車間,42&回收系統整齊擺放,每台系統上方都有8噸—10噸容量的水罐,幾個身着藍色制服的工人負責檢測,車間乾淨整潔沒有異味,完全沒有傳統印象中污水橫流、“臟苦累”的景象。企業環境安全戰略推進本部部長戎世坤介紹,“全自動”讓工人遠離染色工藝,安全性顯著提升,而且隨着用水量減少,電、水處理藥劑使用量相應減少,厭氧過程中産生的甲烷、氨等氣體也會減少,按照二氧化碳當量排放量計算,企業每年可減少碳排放量約157噸。
“用上環保設備,企業效益更好了。”藤堂良介紹,新上的染色洗凈水回收系統成本並不高,平均每台機器投入10萬元出頭,回報率達到四成,3年即可回本。由於節約了大量新鮮用水,産品綠色化程度更高,也更受市場歡迎。企業産值以年均超過8%的速度增長,2024年達到18.6億元。企業還同步加強屋頂光伏、綠電採購等舉措,2024年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27.6%,接近完成2030年目標。
“系統完全自主研發,屬於全球、全行業首創,目前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國家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同時正在申請泰國、越南、印尼等印染行業比較發達國家的專利。”藤堂良向記者展示去年12月24日線上收到的日本專利局發來的發明專利證書,&&企業願意在全行業推廣這套系統,推動印染業實現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丁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