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張家港。一天之內,位於高新區(塘橋鎮)的東渡人才港正式啟用,總投資10億元的立萬精密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在保稅區開工,計劃年産420余萬件新能源熱管理系統部件的朗信新能源熱管理系統研發生産基地項目在經開區(楊舍鎮)簽約。今年一季度,張家港擬投産、開工和簽約項目合計186個,總投資887.73億元。
“開工即滿弓”,近期召開的張家港“新春第一會”,再度明確今年的工作主題是“發展優勢提升年”。張家港市委書記韓衛説,張家港將與時俱進大力弘揚“張家港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早、抓緊、抓實各項工作,不斷提升發展優勢,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增長極。
新征程上,打好“優勢牌”,推動高質量發展,正是張家港基於現實考量作出的戰略抉擇。當前,縣域競爭愈發激烈,處於産能爬坡、經濟提速“關鍵期”的張家港深知,只有用好、放大自身優勢去闖、去拼,才能激發出更強發展動能。
張家港的優勢在哪?港口無疑是其中之一。張家港把港口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編制《張家港港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從政策支撐、轉型升級、功能提升等方面入手,把港口發展和産業、城市、大交通結合起來,推動港口和重點産業深度融合。
1月8日,張家港港至秘魯錢凱港的件雜貨直達快航班輪航線開通,中遠海運特運“長安城”輪裝載48897噸工程車輛和物資,從這裡起航。去年,張家港口岸完成貨物吞吐量2.5億噸,其中外貿進出口運量7150.2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11.2萬標箱,同比增長10.3%。
工業是張家港最大的“看家本領”,是經濟發展的“定盤星”。目前,張家港擁有1.7萬家工業企業、1660家規上工業企業,産業集聚優勢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放大這一優勢,張家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瞄準冶金新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智能高端裝備、高端紡織4條特色優勢産業鏈,新能源、先進特色半導體、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數字經濟4條新興領域産業鏈,實施“調高調輕調優産業結構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打造5個千億級、若干個百億級産業創新集群。
優質項目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去年,光束汽車生産整車7.3萬輛,産值達130億元,帶動汽車製造行業産值增長55%;天兵科技榮獲全球獨角獸、獲評姑蘇重大創新團隊,實現港城“零的突破”……
張家港市委副書記、市長顧曉東説,張家港堅定不移走好工業立市、産業強市之路,加快優存量、全力拓增量,持之以恒招大引強、培優育強,推動産業加速成長、集群成勢。
循“新”出發,一手抓項目,一手抓創新。當前,圍繞人工智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該市積極謀劃“張家港市人工智能賦能中心建設”,聚焦製造業、政務、醫療、教育、交通等行業,挖掘場景應用需求,開展行業及垂類創新模型研發,推動人工智能創新體系建立。
瞄準人才這一創新核心要素,去年底,張家港推出系統重構後的“1+1+N”人才新政,發布港城人才服務“一鍵達”線上平台,釋放出更大力度集聚人才、服務人才的誠意。同時,打造特色産業人才集聚區、海外人才聯絡站,建設東渡、鳳凰智慧城等人才公寓,為人才創業發展消除後顧之憂。
“您有夢想,我有舞&。您只需要一個背包,其他‘包’在我身上。”假期返鄉青年學子、來港探親人才等路過張家港高鐵站、高速路口時,就能收到這條“問候”。
目前張家港擁有各類人才創辦企業1209家。人才紛至沓來,為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貢獻了“最強大腦”。把一根根盤條拉到頭髮絲粗細,是永鋼集團優鋼事業部産品研發主任工程師劉榮專注研究的課題。“簾線鋼拉拔成絲,對鋼材的純凈度、表面質量、尺寸精度、強度等均有極高的要求,即便很小的缺陷,也能導致斷絲。”劉榮帶領小組開展高級別簾線鋼研究,重新設計煉鋼連鑄工藝、軋製工藝、下游加工工藝,最終研發出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産品。
張家港的優勢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還涉及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眼下,這個文明“老典型”正以高水平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七連冠”為目標,提升群文工作質效,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在張家港,城鄉融合發展讓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拔節向上”。擁有江蘇縣域最大強村群體的張家港,持續深化改革,以“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組團式開展鄉村建設”為抓手,持續做大強村軍團。去年,該市實施79個片區項目,建設20個農文旅精品示範村、5條鄉村振興連片示範帶,實現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1803萬元。(李仲勳 宗志鵬 徐瑞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