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接受了《中國基礎教育》的專訪,就《規劃綱要》中的教育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解讀。顧明遠教授指出,《規劃綱要》為教育強國建設規劃了宏偉藍圖,明確了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並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以確保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教育強國建設的宏偉藍圖

  顧明遠教授&&,《規劃綱要》是國家層面的重磅文件,系統闡述了教育強國建設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大任務和重要舉措。他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性工作。教育不僅是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關鍵,也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支撐。

  顧明遠強調,教育強國的建設不僅僅是教育系統的任務,更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通過《規劃綱要》的實施,教育將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實的戰略支撐。

  健全教育戰略性投入機制

  教育投入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話題。顧明遠指出,《規劃綱要》提出“健全教育戰略性投入機制”,要求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各級各類教育預算撥款制度,逐步提高預算內投資用於教育的比重,並優化完善教育領域相關轉移支付。

  “過去十多年來,我國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且每年穩定在國內生産總值的4%以上,保證了教育的穩步發展。”顧明遠&&,《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確保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高於4%。這一政策有力保證了教育經費不被挪作他用,確保了教育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對中西部地區及欠發達地區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規劃綱要》還提出“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顧明遠認為,這將有助於強化國家財政投入,減輕家庭教育成本,是擴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

  人口變化對教育的影響

  顧明遠指出,當前我國人口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徵,人口變化必然會對教育發展産生影響。為此,《規劃綱要》提出“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

  顧明遠建議,首先要根據學齡人口變化,合理優化城鄉中小學和幼兒園布局。特別是在城鎮化進程中,縣域高中的發展至關重要。只有縣域高中辦好了,才能帶動鄉村義務教育的鞏固和發展,使鄉村的孩子能上優質學校。

  其次,農村的小學或教學點依然要辦好。雖然農村人口減少,但農村小學是農村文化的中心,有了學校,農村就有了文化氣息,這有利於農村的振興發展。顧明遠強調,儘管小學入學兒童減少,但教師編制應保留,以便將來在小學逐步實行小班化教學,這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

  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

  關於《規劃綱要》提出的“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顧明遠認為,可以首先從學前教育開始,將小學入學前一年的學前教育納入免費教育階段。他指出,學前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階段,應該成為基礎教育的基礎。通過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學生可以在童年時期養成良好的習慣、積極的社會情緒和與同伴交往合作的能力,這些都是學生全面成長的重要因素。

  顧明遠還建議,鞏固完善經費投入機制,逐步提高各學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對殘疾學生實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

  有序推進中考改革

  《規劃綱要》提到“有序推進中考改革”,顧明遠對此&&,中考改革是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建議,未來可以探索讓初中畢業生通過“均衡派位招生”分片進入高中,減輕學生升學壓力,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同時,普通高中應多樣化發展,擴大高中學段優質學位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高中階段學校的多樣化發展

  顧明遠強調,高中階段學校的多樣化發展是未來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他指出,學生高中畢業後不可能都考上大學,高中應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成長條件。他建議,未來教育應普職融合,辦好綜合高中。高中階段的課程設置應多樣化,設置不同模塊,如理工、技術、經濟、文學、藝術等,以適應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使人人都有成才的機會。

  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顧明遠指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各國教育的重點。《規劃綱要》提出實施“沃土計劃”和“脫穎計劃”,旨在為優秀學生提供更好、更適合的發展條件。顧明遠強調,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義,兒童的天賦存在差異,生活成長環境和努力程度不同,發展路徑也不同。因此,教育應因材施教,為每個兒童提供適宜的優質教育。在普遍提高教育質量的過程中,自然會有一些孩子脫穎而出,成為拔尖創新人才。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顧明遠強調,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健全教師教育體系,必須辦好各級各類師範院校,特別是加強地方師範院校的建設,增加地方師範院校公費師範生的名額。他建議,重視在當地院校培養師範生,這樣學生畢業後到鄉村學校任教,才能下得去、留得住。

  此外,《規劃綱要》特別提出要“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顧明遠認為,只有讓教師享有崇高社會聲望、受到社會尊重,教師才會有幸福感,才能激發教書育人的熱情,才能不斷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顧明遠教授的解讀為《規劃綱要》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方向。通過健全教育投入機制、應對人口變化、推進中考改革、多樣化發展高中教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以及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我國的教育事業將邁向更高的&階,為實現教育強國目標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