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學校教書後,一本《掌握人性的管理》讓李希貴愛上了企業管理類著作。作者瑪麗凱用她自己退休後二次創業的經歷告訴李希貴,什麼才是成功的人生。有一句話可以作為該書的靈魂,她説:“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成為重要人物,管理的成功就在於使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李希貴開始把瑪麗凱“掌握人性”的實踐在班級裏實驗,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李希貴第一次感受到了書的力量。而在過去,李希貴不過認為讀書是讀書、工作是工作罷了。

  接下來,李希貴讀了松下幸之助的《經營人生的智慧》。松下幸之助關於“松下公司主要是製造人才,兼而製造電器”的文化思考,在李希貴初做校長的時候,幫了他的大忙。李希貴甚至買了好多廣告、攝影和建築規劃方面的書,當然也是因為喜歡,雖然這些書和他所從事的工作相去甚遠,但後來他發現,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有些念頭竟然是來自這些看上去無用的畫冊,甚至羅素的哲學思考、約翰·基西克的《理解藝術》都在他不自覺間教給他怎樣生活、怎樣思考、怎樣教書。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第一次讓李希貴明白了什麼是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對李希貴影響最大的是學生觀,“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只應該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給了他非常大的 啟發。一個教師不僅應該熱愛學生,還要學會熱愛學生,更要有愛的藝術,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潛移默化地教給李希貴的最重要的東西。

  沒有傳統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有真正屬於自己的風格,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現代文化,任何對過去文化的否定往往都和淺薄、無知連在一起。在中小學語文課堂上,古典文學的分量不可減輕。

  時代在變,社會亦在變,教育者的責任顯得十分重大。

  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的氛圍,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人們所看到的,都是他能看到的;人們所聽到的,都是他能聽懂的。”從某種意義上説,讀書就是讓李希貴有了能夠看到一些什麼的可能,有了能夠聽懂一些什麼的基礎。(李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