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營商制度供給“軟動力”鍛造科技創新“硬支撐”

  揚州經開區聚力塑造發展新優勢

  2月6日,揚州經開區發布2025年營商環境提升行動方案,提出將全流程審批時長從50個工作日壓縮至35個工作日內,以工作環節的“減法”為企業效益做“加法”。

  “營商環境好,則市場信心穩、企業幹勁足,經濟發展就會更有活力。”揚州市委常委、揚州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張利&&,“十四五”進入衝刺收官、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經開區發展也到了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時刻,圍繞“強産業、強科創”的重心靶向,促進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貫通,經開區需要塑造發展新優勢、贏得發展主動權。

  1月15日,揚州惠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吹響了經開區衝刺“十四五”決勝年的衝鋒號。據了解,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企業高端化工裝備生産線智能化升級技術改造項目,以及技術研發中心(惠通研究院)項目。值得一提的是,在企業Pro-IPO融資階段,揚州經開投資集團成功引入國內知名投資機構作為領投方,實現了區級政府引導資金與省級專項基金、民營基金的聯合投資,最終為企業順利引來“金融活水”。

  隨着新型顯示産業成為經開區“兩主”産業之一,尤其2024年該區成功拿到“兩岸新型顯示器件創新融合發展示範園區(籌)”的國家級招牌,入駐該區23年的全球電子紙領軍企業川奇光電迎來發展新機遇,總經理周麟恩告訴記者:“在揚子江南路智谷附近,有兩座公交站牌已經更換成電子紙公交站牌。這一實際行動讓我們感受到經開區的産業發展決心與企業的創新發展方向是一致的。”對此,經開區發展改革局局長張余龍&&,以場景賦能破局,迭代提升服務企業的常規標配,經開區始終在積極探索,去年已通過為區內綠色能源、零碳供應鏈産品製造企業提供多元化應用場景,為企業創造了多樣化的價值增量。

  近幾年,揚州經開區在國家級經開區的排名從百名開外躍升至第70位。如今錨定“衝刺全國50強”新目標,該區以營商制度供給的“軟動力”鍛造科技創新“硬支撐”,激活企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撬動産業鏈整體能級的躍升。

  搶抓數字經濟發展之先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揚州中集通華專用車有限公司入選工信部2024年5G工廠名錄。公司負責人丁正祥對5G工廠的未來充滿信心,“通過5G技術實現各環節互聯互通,去年我們投入了一個億,今年我們還要持續加大對整個廠區的自動化投入,三年內重塑一個智慧新廠區。”

  新能源産業是經開區“兩主”産業的另一支。儘管光伏産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經開區幾大新能源巨頭依然在齊力破“內卷”,以科創實際行動積極推進企業升級和園區綠色低碳轉型。去年,經開區獲批省級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園區,晶澳晶山廠區成為揚州首家零碳工廠。天合元氫2025年計劃建立一個國家級氫能實驗室和一個5兆瓦測試平台。阿特斯投産僅一年多,先後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瞪羚企業,企業計劃三年內完成産品線的設備數據採集,通過數字孿生AI智能體等手段提升企業智能製造能力,今年將快速推動園區內分佈式光伏電站儲能系統聯動,發揮節能減排示範作用。

  借助各類釋放創新活力的體制機制,揚州經開區招商項目質態和技術含量也在不斷提升。德滬鈣鈦礦産業園是該區2025年列省重大項目,鈣鈦礦作為一種新興的光伏電池技術,以其高效率、低成本以及良好的穩定性,迅速受到市場的青睞。該項目在産業園成功落地開工投産,將為經開區新能源産業技術迭代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汪瀅 楊開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