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打造“好環境”、發展“好産業”、培塑“好市民”
叫響“三好”品牌為百姓幸福加分
日前,一場重磅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活動拉開了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新一年的産業發展的序幕。當天位於南京的活動現場,30個項目成功簽約,其中不乏中國—捷克航管雷達、天創智慧數據安全、承泓電氣複雜無人機巡檢這樣的高新技術項目,涵蓋航空低空、數字經濟、科創金融等前沿領域。縱觀這些含“新”量滿滿的項目,凸顯新城對於“好産業”的精準定位。
近年來,揚州生態科技新城圍繞打造“好環境”、發展“好産業”、培塑“好市民”,上下正齊心叫響“三好”品牌,爭做高質量發展的“三好生”。“聚力打造美美與共的好環境,發展各美其美的好産業,培塑美譽遠揚的好市民。”揚州生態科技新城主要負責人&&,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推進“三好”建設,是新城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回應群眾期盼的務實舉措,各板塊、部門要協同發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央和省市要求、具有新城特色的“三好”建設新路子。
新生社區利用“村黨組織+合作社+N”的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七里社區以“全國文明村”創新引導居民共治共享;泰安社區發揮黨群服務中心的“最大陣地效能”……“三好”品牌建設背景下的新城鄉村,不是依靠粉刷一下外墻、修修路達成質的提升,而是通過改革創新,讓要素充分、靈活流動,從根本上幫助鄉村提升能級,增強群眾幸福指數。
坐在紅磚灰瓦的獨棟村居內,面朝田野,品上一杯香醇的咖啡,好不愜意。即便是在冬季,位於華豐·運河食集的“村咖”爾東咖啡依然是揚州城市新“封面”。“咖啡是‘門票’,風景才是商品。”店舖主理人高燁坦言,當初選址的重要因素就是相中新城獨具特色的生態美景和漸成氣候的文旅氛圍。好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關閉砂石廠、修復生態自然,到成為城市“生態綠心”,如今,新城在揚州的“綠肺”作用日益突出。
提質感、增美感,城市品質煥發新氣象,生態“高顏值”與産業“高價值”協同並舉。新城人不斷刷新項目觀——歡迎“含綠的投資”“帶大腦的企業”“讓孩子和年輕人歡笑的項目”。
2024年10月23日上午,一架貝爾505載客直升機穩穩降落在新城揚州軟體園7號樓樓頂停機坪,這是揚州首次市際低空載客航線試飛,不僅為城市低空交通開啟新的篇章,更為揚州航空産業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幾年,新城與中航集團開展深度合作,吸引航空係一批知名研發機構和高校落戶,加緊建設的華東航空谷正在成為揚州航空産業的“智谷”。從一顆種子成長為一片樹林,航空産業並不是個案。短短三年,國網智慧能源雙創科技園創下“開園即滿園”的項目入駐“新城速度”,江淮之畔的科創産業高地加速崛起,“智慧能源”成為新城一張閃亮名片。
去年,一則“生態科技新城村民自發援助側翻貨車”的新聞在央視等媒體播出。一輛外地半挂車在新城金灣路高架橋側翻,車上裝載的金屬貨物撒滿橋上橋下,附近泰安鎮南江社區的30多名居民聞訊趕來,忙碌8個多小時,幫助司機將貨物全部搬好,一件不落。這一善舉,不僅感動了貨車司機,更是刷爆朋友圈、互聯網,成為揚州又一道“美麗風景”。
“美麗風景”源自新城“培塑好市民”行動。截至目前,新城已連續3年開展“好地方·好市民”全民文明素質提升10項行動,70余名好市民代表及組織獲揚州市級以上褒獎。
圍繞建設揚州生態中心、交通中心、科創中心、新城市中心的使命任務,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正源源不斷涌入新城。以提升群眾幸福感為根本,新城在打造“三好”品牌過程中,積極應對快速崛起帶來的新矛盾、新問題。
揚州城有古運河,而在新城還有一條“小運河”,原先這是一條黑臭河道,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以前這裡長着山芋、蘿蔔,小菜地又臟又亂。後來政府把這個地方回收後精心打造,現在面貌煥然一新,促成改變的背後是新城“先鋒惠民”百件實事的落實。
圍繞“三好”目標,新城推出“先鋒惠”系列黨建品牌,連續5年開展“心連心”大走訪活動,黨員幹部3人一組定點到戶,全覆蓋走訪11590戶,完成“先鋒惠民”實事120件;“先鋒惠企”,區領導帶領11個組常態化開展“企業大走訪”,全覆蓋走訪企業1776家;“先鋒惠新”,設立“惠新食堂”“惠新宿舍”等35個服務點位。
伴隨着“最聚人氣黨群服務中心”“江淮先鋒驛站”等便民服務板塊的相繼落成,新城百姓“話有處説、難有處解、事有處辦”的地方越來越多,“三好”品牌的含金量也越來越足。(新組宣 李源 張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