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後起之秀”追星問天,為中國商業航天産業發展提供“合作方案”
打造中國版“星鏈”,為何看好無錫?
12月26日,一場商業航天産業發展大會透露出無錫追星問天、競逐賽道的雄心。
大會面向全國商業航天産業專家院士、企業大咖,發布支持産業發展的政策意見、服務於全行業的公共&&及聚眾力協同發展的倡議,為在場嘉賓描繪出一張潛力無限的美好藍圖。
短短幾年,無錫集聚了航空航天領域核心企業近300家,融入國家星座供應體系、服務共建“太空絲路”,初步形成了原材料、核心部件、整星、整箭、地面配套及終端、衛星等相對完整的産業鏈。在商業航天高速發展的未來10年,想要打造中國版“星鏈”,越來越多業內人士將目光投向長三角區域的這一“後起之秀”。
大會上展現的無錫之“能”引人遐想,或可為行業發展探索新的可能。
大有可為,空天産業“新高地”崛起
熟悉商業航天的人一定知道“銀河航天”:我國衛星互聯網及商業航天第一家獨角獸企業,具備國際領先的衛星設計研發、批量製造、組網運營等全鏈條能力,構建了我國首個低軌寬帶通信試驗星座“小蜘蛛網”。這麼“牛”的一家企業把能源系統研製基地和手機直連衛星項目先後落在了無錫,助力無錫打造我國重要的空間能源系統技術創新基地。
事實上,大會上發布的2024中國商業航天企業重大事件中,銀河航天、東方空間、藍箭航空等一批關鍵企業都是無錫的“熟面孔”。在培育新質生産力大趨勢下,無錫在“465”現代産業集群基礎上擴充出“X”個未來方向,為商業航天騰出了向上生長的空間。
要理解無錫對商業航天企業的“吸引力”,就要先理解無錫産業的發展邏輯。作為製造業強市,無錫在機械、航空、材料等領域的基礎很強,機械行業還是全市首個萬億級産業集群。
東方空間是首批進駐無錫的火箭製造龍頭企業之一,已與飛而康科技、隆達超合金等10余家本土供應商建立了穩定合作關係。相關人士介紹,配套更全、成本更低,這是産業鏈上一眾企業、項目相繼落地的重要因素。大會當天,總計超113億元的22個商業航天重大項目簽約落地無錫,不乏火箭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等關鍵製造及各類總部項目。
有所作為,為行業提供“合作方案”
有産業氛圍、有創新能力、有發展基礎,無錫自然而然成為商業航天産業的熱門城市。當天,無錫&&的促進商業航天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讓不少參會企業有了“來錫一試”的信心。
無錫將設立專項資金,通過最高2億元獎勵支持創新&&建設、每年最高1000萬元貼息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最高1000萬元支持關鍵技術攻關等。無錫産業發展的目標明確:堅持創星箭、強配套、拓服務發展路徑,到2026年初步建成長三角衛星組件組裝製造高地、華東地區商業航空配套研發生産基地、全國“衛星+”應用場景中心示範城市。
近年來,北京、重慶、海南、陜西等多地都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布局。無錫把地方商業航天産業置於跨域聯動發展的大格局中,為中國商業航天發展提供了一份“合作方案”。
進一步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融互促,《中國商業航天産業發展無錫倡議》在大會上發出: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協同體系;促進商業航天産業鏈上下游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積極引進國內外高端航天人才;在全國範圍內推動商業航天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農業現代化等領域應用。
會上揭牌蘇陜合作共建共享空天基礎設施,同時發布無錫空天産業測試試驗共享中心。該中心依託太湖空天動力研究院,聯合三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開展能力建設和運營工作,可為全國衛星、火箭企業的設計研發應用、關鍵零部件製造等提供測試能力,支撐商業航天衛星火箭製造、衛星互聯網、在軌服務等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築夢蒼穹,探路未來開闢多元賽道
大會上群星熠熠,學者大咖建言獻策,為商業航天産業發展照亮未來“天際”。
要在國際上實現趕超,首先要直面自身的強弱項,目前中國商業航天仍面臨火箭發射成本高、頻率低、創新迭代慢等問題。遨天科技首席專家龔自正認為,SpaceX有先發優勢,中國商業航天要有清醒的認知,開發出新産品、新路子、新模式。
這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原總工程師孫為鋼觀點不謀而合:“太空經濟不僅僅是一個前沿的科技領域,更是蘊含着巨大經濟潛力和社會價值的新藍海,要通過創新協同實現價值增值。”
商機正在涌現。衛星星座的增多將導致空間碎片的增加,以及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的擁堵。“態勢感知、在軌安全運行服務等有巨大商機和利潤空間。”龔自正説,做強這一板塊不僅可以壯大中國商業航天産業力量,還可在國際上實現數據共享,形成全球安全運行的治理方案。
中科星圖就是一家定位商業航天中游、關注衛星測控和太空市場管理的企業。“我們正準備將數據服務這門大生意落地無錫。”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邵宗有介紹,未來,&&將把國家衛星低空能力以及國家超算能力匯集到一個系統中,預計可鏈結2億用戶應用需求。
商業航天産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理事長、國家航天局原副局長羅格深感於無錫商業航天的發展速度,為無錫未來發展提出建議:“太空的探索無止境,仍需不斷創新,如更大負荷的運載推力工具、更新型的升空通信技術開發等。”他&&,這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夠的,還需要積極吸納社會資源,攜手共探深空機遇。(韓依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