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每一次邁進中激蕩城市向上的力量
——2024年無錫經濟社會發展年終回眸
時間的縮影裏,鐫刻着奮鬥的年輪,勾勒出變遷的軌跡。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來路會更加清晰,出路會更加明確。
“經濟大市、多作貢獻”,是無錫的角色擔當,也是回看無錫過往一年的重要維度,更是展望城市未來的關鍵視角。
扛起“能快則快、挑起大梁”的職責使命,無錫知重負重、迎難而上,“盡最大努力,爭最好結果”。
從年頭到歲尾,無錫始終鉚足幹勁、奮力爭先,用擔當與實幹推動高質量發展,用奮進之筆繪就活力躍動的新畫卷,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新圖景。
打開想象空間
向“新”而行裏的驚喜
很少有人會預測到,“天空”一詞,會成為今天無錫經濟轉型、産業升級的鮮明“參數”。
月初,落地梁溪的我國首家民營太空飛船公司紫微科技自主研發的迪邇三號·王興記號,從北京出征,運往酒泉,計劃今天發射,支持開展多項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
6月,省內首條eVTOL低空航線啟動,進行飛行演示。eVTOL這一過去在科幻場景中才會出現的飛行交通工具,逐步走入現實。
“低空經濟元年”,向“新”而行的無錫,迎來了新的驚喜!
驚喜,不只是反映在場景的變換上,也體現在數字的上揚曲線裏:今年以來,未來産業領域的無人機相關企業數量增長13.92%、航空航天相關企業增長42.79%、機器人相關企業增長47.39%。近百家無人機相關企業、2000多家航空航天相關企業、近萬家機器人相關企業,構成一個快速擴容的方陣。有權威媒體以“無錫的空天夢”來形容這一“從零起步、無中生有”的産業集聚現象。
2024年的這一驚喜,不僅讓無錫在新質生産力的新跑道上搶到了先機,也令無錫的産業升級更有想象空間。
4月,無錫發布未來産業實施意見,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導體、氫能和儲能、深海裝備外,首批選取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元宇宙、合成生物、高端膜材料等6個新賽道,構建“5+X”的未來産業發展體系。
從“天空”到“深海”,從全方位的布局中可以看出,産業基礎雄厚的無錫爭的是“産業配套+制度供給”的綜合競爭優勢。
無錫很拼,不只是在未來産業的競逐上,在既有的産業賽道上,無錫也在持續發力。
新質生産力代表一種生産力的躍遷,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是關鍵。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今年,無錫連續六年入選“中國最佳引才城市”,連續五年上榜“中國最佳促進就業城市”,“無比愛才、錫望您來”的引才口號深入人心。
換個視角,從天空俯瞰,太湖灣科創帶上,八大科技新城星羅棋佈,各展其美,形塑出一個新的市域創新空間體系。
代表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智能製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的“燈塔工廠”,無錫已擁有4家,總數位居全國城市第五。
在無錫,超2000億元規模的産業集群到今年底預計將達到7個,規上營收超3000億元的産業集群呼之欲出。
創新充滿活力,經濟發展才會活力奔騰。
今天的無錫,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共舞”,一個鏈結未來與現實的産業新格局正在形成。
聚焦全齡友好
城市要有“剛剛好”的溫度
城市是産業的集聚區,也是多元的共同體。城市的發展有多重面向,如果把産業看作A面,不妨把民生視為B面。
回望2024,“全齡友好”成為無錫城市發展的“新指南”。
貼心的惠老助餐——讓老年人就近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飯菜,無疑是一個亮點。
在梁溪區首家社區智慧餐廳——崇安寺街道“東河‘食’光”,老人取下的每一份餐都能在餐盤的電子屏上看到重量、價格,連每道菜的蛋白質、碳水、脂肪含量等數據都一應俱全。
由君來集團和城建發展集團兩家無錫國企合辦的小食堂,正餐時段每天有2000餘人次用餐。有星級酒店廚師掌勺,味道正宗,還能打折,難怪很多老人會豎起大拇指。
從老人需求出發,靠譜的性價比、豐富的菜品、新鮮的口感,城鄉各地的惠老助餐辦得各有特色。157家區域性助餐中心、689處社區(村)助餐服務設施、超300萬人次的服務,讓很多人都體會到了那種“剛剛好”的溫度。
“剛剛好”的溫度,還有來自“一米視角”的體驗。4月,第一批最美兒童友好公園名單發布,連同62個兒童友好試點社區、10條兒童友好學徑、394個校門口家長“幸福空間”、200多個家門口的口袋公園小游園,為孩子們打造出更多生態綠色、空間友好的環境。
“剛剛好”的溫度,還體現在“無礙之城”的打造上。“無障礙&&口”“無障礙電梯”“低位服務設施”“無障礙洗手間”……靈錫App的無障礙地圖上,500余處公共區域的無障礙設施均有詳細標注,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指引。
“剛剛好”的溫度,還包括家門口的幸福。以濱湖區蠡橋、青祁橋、蠡溪橋等橋下空間為節點,無錫母親河——梁溪河沿線形成了一條“十里畫廊”,被譽為“國內最美的十公里跑步路線”,成為市民休閒、運動的城市“活力空間”。
在無錫,專為低收入人口設計的“3610行動”全面實施兜底保障、醫療救助、圓夢助學、溫暖安居、就業促進等十項工程;保障對象家庭還會獲得一次性100千瓦時電量的電費補貼……
全齡友好,是城市實現包容性發展的必由之路。把包容互助和柔性關愛滲透到城市發展的各個維度,這樣的城市讓人感到溫暖。
加快一體融合
空間變局裏的“相向而行”
2024年記憶膠片裏值得留存的城市建設大事,還真不少。
1月31日,無錫首條市域軌交線錫澄軌道交通S1線正式開通運營;
2月3日,西起蠡湖大道、東至長江南路,全長10.2公里的快速中環高浪路通車;
8月,無錫至江陰首條高架快速通道通車;
歲末,國內最長的普通國省道湖底隧道——宜馬快速通道竺山湖隧道正式通車……
數據顯示,今年無錫累計竣工通車的快速路總里程約42公里,創快速路年度通車里程歷史之最。
錫澄錫宜一體化加速帶來的暢通,不只是交通的暢達,更涵蓋了從生産要素、技術賦能到分配消費,以及産業鏈供應鏈等環節的暢通。
“S1線+地鐵1號線”由北向南構築起一條全長約65公里的軌交線,串聯起江陰老城、錫澄協同發展區、惠山新城、無錫中心城區和太湖新城,帶動了兩地市民“生活圈”半徑的延展、沿線文商旅的融合升級以及眾多産業的落子布局。
作為錫宜一體化“橋頭堡”,周鐵鎮借勢跨越動作頻頻,在錫宜協同發展區和太湖灣科創帶的雙重機遇加持下,前來此間考察洽談合作的客商越來越多,近3個月裏就新增了9個簽約項目,包含1個10億元以上項目、8個億元以上項目。
文體旅加速融合的步伐也在加快。12月6日,無錫市文旅集團與宜興市簽約,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將通過對旅游資源深度串聯整合,豐富提升文旅産品的內容與涵蓋範圍,吸引更多海內外游客來錫。
市域一體化融合背景下的空間變局中,“抱得更緊”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重構空間價值,為城市發展錨定一個新的增長引擎。
提升文化體驗
涵養更有品質的城市氣質
城市競爭的賽道,正在發生轉向,GDP已不再是衡量城市發展的唯一標準,城市之間比拼的,還有“城設”。
城市文化、微觀體驗越來越多地成為打造“潮流場域”不可或缺的要素。
聚焦音樂主題,無錫正在打造音樂人的夢想之地。無錫民族樂團和無錫交響樂團雖然成立時間都不長,卻已在行業內嶄露頭角、頻頻出圈。專業化樂團讓演出內容日益豐富,民間音樂團體為城市營造出深厚的音樂氛圍。
一座音樂流淌的城市,更有靈動氣質。今年,第二屆全國民族器樂展演、費城交響樂團與無錫交響樂團聯袂演出“相約無錫”室內音樂會,都給人帶來了全新的音樂體驗。數字化的音樂生活也融入了街區再造。10月,騰訊音樂全球首家音樂創新體驗店——MUSICQ在崇安寺商圈亮相,為音樂愛好者開闢了全新的線下音樂互動空間。
可互動、可體驗、可消費的“建築+”新模式和城市文旅新場景更多地進入視野。今年是“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的收官之年,全市百餘座古建老宅從單純的文物保護單位轉變為更為開放的公共文化空間。
9月,被譽為“鄉村建築露天博物館”的“天上村前”歷史文化街區煥新亮相,迅速成為無錫網紅打卡地;
11月,歷時3年多改造提升的顧憲成紀念館開館,涇聲書場和鐘書房同步啟用。新業態、新場景植入歷史建築,讓紀念館的闡釋性、互動性、體驗性更強。
書香盈城,讓“悅讀”觸手可及。貫穿全年的“太湖讀書月”、深入人心的“鐘書·閱讀”文化品牌,以及已建成的百個“鐘書房”優質公共閱讀空間矩陣,為城市增添了“書卷氣”。老鐘樓被改造成“鐘書房”後,不僅吸引了本地市民,也成了年輕人的聚集地、游客的打卡點。
以時間見證時代,從來處觀照未來。站在新的起點上,向着未來行進,每一天都是奮鬥征程的進行時!(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