礱谷機“吐”出淡黃色的米粒,幽幽米香隨之散開。近日,興化市釣魚鎮雙超鴨田稻米專業合作社的廠房裏,社員們正忙着生産、包裝糙米。

  “由原糧加工糙米,是我鎮‘味稻’的新探索。”釣魚鎮農村辦負責人説,釣魚鎮常年種植優質食味水稻5萬畝,2018年獲授江蘇省首批“味稻小鎮”。近年來,釣魚鎮着力探索新“味稻”,一方面引領健康消費,提高大眾健康水平,另一方面提高稻穀附加值,助種植戶增收。

  糙米是合作社2024年春新開發的食味米。釣魚鎮雙超鴨田合作社理事長李德劍説,糙米就是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後的穎果,內保護皮層(果皮、種皮、珠心層)完好的稻米籽粒。現在加工的糙米供給上海銷售商,數量3000公斤,用的是“南梗9108”新稻。新稻係合作社綠色稻米基地生産,加工的糙米每斤售價3.6元,比同稻穀加工的精米每斤高1元。同時,糙米出米率高,百斤稻穀比精米高10斤,折合現金就是30多元。由於2024年夏季持續高溫天氣影響,稻穀的千粒重稍差,百斤稻穀出糙米約75斤,折合現金270元,而加工成精米,70多斤,折合現金175元。相比之下,百斤稻穀的糙米,比百斤稻穀的精米多95元。除了綠色稻穀加工糙米,合作社還用生産的有機稻穀“南粳46”加工糙米,銷售價每斤15元。

  糙米健康、營養,已被大眾接受。與精米相比,糙米多了附着的“皮糠”。“皮糠”由米胚芽、米皮組成,是大米中最有營養的部分,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植物醇、膳食纖維、氨基酸及礦物質等,而精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

  目前合作社還準備打造一種全營養的“蒸谷米”。蒸谷米又稱“半熟米”,是將稻穀清理、浸泡、蒸煮、乾燥等物理處理後,再按常規稻穀碾米加工方法生産出的大米製品,具有營養全面、升糖指數低、耐儲藏、蒸煮時間短等特點。合作社經過前期考察,決定近期購入蒸谷米生産線,生産蒸谷米。

  雙超鴨田稻米合作社成立於2009年,由釣魚鎮退休農技站站長、全國勞模李德劍領辦,揚州大學提供技術力量支撐,種植戶參與,合作社現有面積1100畝。

  “要想味道好,首先要種出優質的稻子。”李德劍説,優質稻穀體現在品種優、種植模式優。

  合作社選擇了優質遲熟中粳、“南粳9108”、早熟晚粳、“南粳46”,辟出300畝、800畝,分別按有機産品、綠色産品規範生産稻穀。

  “麻菜籽已播下田了,待春季耕翻漚制綠肥,然後栽上‘南粳46’水稻、放養鴨子,這一模式已持續10多年。”在有機種植基地,李德劍用手碾着地裏的麻菜籽説。多年堅守,基地被認證為“有機産品種植基地”,所産大米被認證為“有機産品”。隨着土壤改良,基地的水稻病蟲害逐年減輕,水稻産量逐年提高,目前,基地的有機水稻産量和收益越來越穩定。合作社註冊了“潔香河”商標,所産有機大米先後獲得青島綠色食品博覽會暢銷産品獎、第十六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等多個獎項。

  有機、綠色種植示範引領全鎮水稻綠色生産,大大提升了全鎮中高端優質稻米生産水平、産業化競爭力、生態環境綠色化程度,全鎮綠色稻米種植實現了全覆蓋。

  “為培育出更優質的水稻,合作社在2023年還嘗試採用長粒香粳與‘南粳46’雜交,培育出品質更優、米質更好的食味新品種,利用高抗性澱粉水稻與低谷蛋白水稻雜交培育出適應患有腎臟病、糖尿病人吃的稻米新品種。”李德劍説,今年已經種植F1代,需要經過3-5年的時間才能培育出穩定的低糖品種。

  “有機米、五彩米、胚芽米、糙米、蒸谷米、高抗性澱粉、低谷蛋白大米等,這些已成為我鎮探索味稻的新舉措,大大提升了原糧的附加值,賦予綠色稻穀‘綠色收入’。”釣魚鎮黨委書記金曉暉説,下一步,全鎮將放大雙超鴨田稻米專業合作社的效應,推動全鎮綠色稻穀向“綠色收入”提升,實現富民增收。(聶鳳平 顧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