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經進入數九寒冬,以往這個時候,淮安市淮陰區南陳集鎮梅暢村一組村民韋廣林已經沒有太多農活可忙,準備過年了。隨着村辦企業——淮安梅暢食品有限公司的開工,他經過培訓正式上崗,有了新身份——紅薯粉條加工工人。重新忙碌起來後,韋廣林非常開心。
“我們村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有種植紅薯的歷史,家家戶戶在農田閒置時都會種植,用來增加收入。因為我們村的土地是沙土地,紅薯種植出來的口感會更加甜糯,以前都是賣給外地人做粉絲,後來我們想,肥水不流外人田,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什麼自己不拿來加工呢?”2022年,南陳集鎮梅暢村黨總支書記劉斌帶領村兩委,經過廣泛走訪、調研,通過“支部+企業”的形式,將土地租賃出去,成功招引淮陰籍企業家陳國寶回家鄉投資,有了經濟的支撐,村兩委馬不停蹄地購置生産加工機械設備,建起了紅薯粉條加工廠,把村裏的傳統種植産業——紅薯進行深加工,讓紅薯走上生産線,實現品牌化量産。
挑選、稱重、清洗、磨粉、和漿、刨絲……培訓後的工人們用嫻熟的技藝,在生産線上配合默契。生産車間裏熱氣蒸騰,經過沉澱過濾的紅薯粉通過攪拌、高溫蒸煮、冷卻、絞割成型、晾曬等工序,在一旁的倉庫裏,工人將粉絲脫桿、打包、封口、貼標,包裝完的粉絲整齊地碼放在倉庫,等待發往各地,為百姓的餐桌增添美味。
目前梅暢村紅薯種植基地有兩千多畝,得益於天然的沙質土壤優勢,産量高,口感好。畝産最高達八千斤,平均畝産五千斤,加工出來的粉絲晶瑩剔透有韌勁,銷路喜人。每畝可為每戶增收500元—800元,村集體每年至少可增收10萬元。
每年十一月份到來年二月份,是粉絲銷售的旺期。目前加工廠已經加工紅薯500噸,可生産紅薯粉條15萬斤,幫助村內40多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我每年都來這裡買紅薯粉絲,今年過來採購看到他們出了這種粉絲的禮盒,真不錯,自己吃,送家人,都很好。”採購商顧長明説。
寒冷的季節裏,一碗熱氣騰騰的粉絲湯是大多數中國人的小確幸。粉絲加工作為一項傳統工藝,也寄託了梅暢村廣大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從小吃紅薯,也做粉絲,但是像現在這樣用機器生産,真沒想過,也沒想到粉絲能讓我從農民變成工人!”韋廣林説。
劉斌&&,近年來,梅暢村立足特色農産品發展,讓紅薯、水芹等更多優質的農特産品走出淮陰,助力鄉村振興。(時昆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