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化“五育融合” 推進“潤心”行動
多領域並進,無錫構建全面育人新格局
日前召開的全省教育大會強調,建設教育強省,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不斷完善“大思政課”格局,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注重學生心靈的健康成長,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近年來,無錫牢牢把準教育“方向舵”,堅守育人“根與本”,大力實施“三全育人”“五育融合”,持續優化全面育人體系,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體化推進,思政教育築繪人生底色
走進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政治老師徐霞以當地新能源企業為例,將“現代化經濟體系”知識點立體生動地帶到學生面前;幾位協同講演的物理老師講解並演示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模型等裝置,讓“新質生産力”這一概念更易於理解。
在無錫,這樣生動有趣的思政課程在大中小學都能看到。尚賢融創小學的同學們在《中國夢與體育強國夢》課上被奧運精神感染,立志強身健體、追逐夢想;無錫市第一中學開發“文化自信·江南文脈”校本課程,學生們撰寫思政小論文、結成小組作成果匯報展示,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搬到企業車間、機床&前,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創新創業中更好發揮青春力量……
無錫近年來大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在全省率先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積極探索形成一套工作機制、孵化一批品牌活動、打造一批示範“金課”、産出一批優質課程資源、培養一支優質師資隊伍,切實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
無錫市委教育工委書記范良&&,無錫將通過更加深入的課題研究、更加豐富的教學實踐,傳好思政“接力棒”、跑好思政“接力賽”,努力形成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啟蒙—體驗—常識—理論”的全鏈條教學模式,為學生成長打好人生底色。
分步式探索,體美勞教育點亮多彩未來
跳繩、蘿蔔蹲、踢毽子……在新吳區春陽實驗學校,孩子們下課後紛紛走出教室運動放鬆,歡聲笑語充滿校園。今年9月,新吳區全部39所義務教育學校將課間時長由10分鐘延至15分鐘,成為江蘇首個延長義務教育學校課間時長的縣(市)區。
除了課間15分鐘,“天天見”的體育課也成了孩子們的快樂源泉。東林小學利用架空層建設風雨操場;江南中學各分校因地制宜設置武術、籃球、八段錦等特色課程;東絳第二實驗學校使用智慧體育採集設備,更好指導學生開展體育訓練……
充分發揮“以體育人”綜合價值,無錫按照“區域試點探索、義務教育先行、分段有序實施”的推進思路,有序推動學校每天開設一節體育課,保障中小學生每天校內體育綜合活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此外,大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中學校園籃球聯賽、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賽等各類體育賽事,以及豐富多彩的學校體育俱樂部活動,都極大激發了各階段學生的運動熱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無錫市湖濱中學校園內,黑板上一條手繪巨龍體態矯健、威武霸氣;梅村高中學生在梁鴻青少年實踐基地生火、掌勺、包餛飩……在美育與勞動教育方面,無錫全面推進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建立50個課後服務美育體驗基地,廣泛開展大學生校園文化藝術節、集體畢業典禮、科技節等“四季”校園活動,“百靈鳥”“班班有歌聲”“七彩繪”等藝術展演活動陪伴成長;持續加強勞動教育,設立中小學“學生勞動宣傳周”,組織開展“勞動潤心志·實踐礪成長”系列活動,讓勞動的種子深植學生心中。
家校社協同,“潤心”行動守護幸福成長
“和馬老師一起吃晚餐,快樂在歡聲笑語中傳遞,鬱悶則在傾訴中消解。”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存有心結的學生小凌最近在與副校長馬彩紅例行“約飯”後,給馬彩紅留言道。記者了解到,輔仁高中每月都會梳理更新重點關注學生名單,由學校中層以上幹部深入家訪了解情況,同時向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明確重點保障學生安全健康的要求。
自2023年省教育廳開展“潤心”行動以來,無錫管理提級,多措並舉打好心育“組合拳”。利用線上業務研討、重點工作調度、現場部署推進等工作機制,無錫建立起“市—縣—校—年級—班級”五級心理防護網絡;通過走訪調研、復盤總結等方法,該市逐漸形成早預防、早報告、早研判、早控制、早轉介的“潤心五早”心理工作機制。
“潤心”行動不僅要在教育系統內實施,更要實現家校同心、協同育人。無錫深入推進“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2024年全市入戶家訪超35萬次,面談約75萬人次。在家訪基礎上,錫山區成立家庭教育指導名師工作室,開展專家帶教、理論研修等活動;梁溪區成立1個區級家庭教育服務中心,建成10個校級家庭教育服務站,推廣100節精品指導課,凝聚家校“向心力”,畫好育人“同心圓”……
“無錫教育人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以扎紮實實、踏踏實實的態度,不斷完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持續推進實施‘三全育人’‘五育融合’行動,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無錫市教育局局長宋新春説。(魏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