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在《南京記憶》的小號聲中,“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冥思廳前,沿鏡面水體兩側,燭光陸續點亮,和水體組成和平的“平”字。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代表、國際友人後代代表、華僑代表、學生代表、紫金草志願者代表,以及熱愛和平的海內外各界人士穿着素服,手捧白燭,緬懷逝者,展望未來,向世界發出來自南京的和平之聲。
“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現場
紫金草國際志願者馬克用英文誦讀羅伯特·威爾遜醫生寫於1937年12月3日的日記:“日本飛機在醫院附近投下了重磅炸彈,我搶救回來了4個傷員,一個傷員的腿部血肉模糊,不得已截斷了這條腿……”在南京大屠殺期間,鼓樓醫院的美籍醫生羅伯特·威爾遜是留在南京城內的外科醫生。1946年,威爾遜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為南京大屠殺出庭作證。
紫金草國際志願者馬克
威爾遜醫生的曾外孫女阿什莉·雅各布森也來到現場,表達對曾外祖父的思念和崇敬之情。她説:“我不僅僅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更感受到的是內心的溫暖——這是我的家人和南京人民之間世代相傳的紐帶。”
阿什莉·雅各布森
在舞&兩側,紫金草藝術團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手捧蠟燭,首次演唱原創歌曲《和平吹拂紫金草》。徐睿妍是合唱團成員之一,她説:“作為南京孩子,希望通過歌聲向世界傳遞我們熱愛和平的心聲。”
紫金草藝術團童聲合唱團
在歌聲中,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代表馬雯倩、紫金草志願者代表尕藏尼瑪、鼓樓醫院醫護代表王經琳、南京大學博士生代表和煦將手中的紫金草花瓣傳遞給紫金草女孩。四朵花瓣匯集一處,象徵和平的紫金草被點亮,寓意每個人守護的微光,終將匯成璀璨星河,和平之花將在各界力量的守護下蓬勃綻放。
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説:“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都要積極行動起來,把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之痛化作和平發展的文明力量,做和平理念的踐行者、和平故事的講述者、和平種子的傳播者,一起創造幸福安寧的美好願景。”
集會尾聲,大家手中的蠟燭匯聚成一隻只展翅翱翔的“和平鴿”。點點燭光中,人們為逝者哀,為和平祈。(李安琪 徐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