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地理標誌+”提升産業影響力明顯
15件地理標誌年産值近30億元
重視地理標誌的保護和應用,無錫惠山泥人廠的年銷售額從過去的100多萬元提升到了現今的800多萬元,於日前入選全省地理標誌培育和保護項目。12月6日,從市市場監管部門獲悉,無錫通過強化地理標誌培育、管理、保護與運用,實施“地理標誌+”模式提升特色産業品牌影響力效果明顯,15件地理標誌商標被許可人年産值近30億元。
在耘林閱府的惠山泥人傳承創新中心內,新面市的一對“阿福阿喜”戴着柿子頭巾、扎着同款發髻,復古又新潮的形象憨態可掬,且帶着幾分靈動俏皮。這款“好柿成雙”的新品由“90後”設計師創作,有了“吉祥果”柿子形象的融入,成為最近的爆款。同時上架的還有筆架、回光燈、八音盒等多類新品,樣式均契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審美和使用需求。
地理標誌作為一種知識産權,是區域産品特徵和信譽的典型標誌,對發展特色産業意義重大。惠山泥人廠曾是全國規模最大、技藝人員最多的泥人生産地,經歷了一段消沉期,2020年引入民間資本,開啟了對“地理標誌+”發展的探索。“對消費者而言,地理標誌是標明産品質量和信譽的標記。對我們生産者而言,是對原創力的保護,也是嘗試跨界的底氣。”無錫市惠山泥人廠副總經理王傑介紹,引入民間資本後,産品設計和推廣上注重增強辨識度並嘗試跨界,以放大地方特色的NANIMOMO新形象實現“出圈”,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強獲利能力。有了地理標誌的官方背書,杜絕了市場上的假貨、次貨、冒牌貨,並吸引了一些品牌聯名,實現了泥人同餐飲、旅游等行業的跨界融合,延伸了惠山泥人品牌産業鏈。
據悉,目前無錫共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5件、地理標誌産品6件、行政認定馳名商標1件,諸多農産品、文化特色借此將産品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推動經濟效益提升。“甘露”青魚年銷售收入近2300萬元,“楊巷大米”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提升特色糧食品質的典範,“惠山泥人”“宜興紫砂”更是多次走出國門,展示魅力。針對發展特色産業,下階段無錫市將豐富“地理標誌+”發展模式,進一步促進地理標誌與生態旅游、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行業、領域的融合發展。(周茗芳 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