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索一體化新路徑,打造文明實踐共建區

  三地“走親”,越走越“新”

  近日,位於安徽廣德的太極洞風景區發出一波福利,邀請長興、宜興、廣德三地市民免費游景區,感受當地的非遺文化展、玉石展、音樂會等,真正體現何為三地“一家親”。如今,在“太華、煤山、新杭”三鎮打造文明實踐共建區機制下,像這樣的三地“走親”已成為常態。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下,區域協調發展勢在必行。今年,宜興市太華鎮與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鎮、安徽省廣德市新杭鎮合作,在全國率先打造具有示範價值的跨省毗鄰新時代文明實踐共建區,推動省際毗鄰區域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通過文明共建、項目共通、理論共學、群團共建、榜樣共情、文旅共享、文化共促,三鎮“走親”“活起來”,在黨建引領、産業協同、文化交流、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諸多成效。從一個共建區,融出一體化發展新動力。

  求同存異,在破除發展痛點中,實現産業協同。據太華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旅游資源開發方面,三鎮都有各自的旅游景點,但由於行政區劃的限制,旅游線路的整合和推廣受到阻礙。今年,三鎮聯合發布“嗨玩三鎮紅色旅游”“嗨玩三鎮消暑納涼”“‘太華·新杭·煤山毗鄰黨建紅色示範帶’共享研學路線”等文旅線路,將文旅資源串珠成鏈,避免了同質化競爭。突出紅色文化,做優康養旅游,三鎮已聯合開展“文明實踐共建活動體驗官”活動5場。

  今年8月的“點亮夜空”文明實踐惠民夜集上,太華橋下農副産品、湯忠財非遺折扇、廣德黃金芽、皖南磚雕工藝品、煤山金瓜等聯合登場,為地方群眾提供良好的交流&&。竹海綿延至浙皖地界,孕育出安徽廣德“制扇技藝(王氏制扇)”、浙江湖州“鄣吳竹扇製作技藝”等一批非遺項目。

  共建成效如何,百姓民生福祉是重要的考量指標。不久前,由聯勤保障部隊第904醫院醫療隊組織的一場義診活動受到百姓的一致好評。送到家門口的優質醫療資源着實為百姓帶來了便利,廣德市新杭鎮桃園村、長興市煤山鎮三洲山村的一批村民也特意趕來參與。“共建區建設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助力了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太華鎮橋涯村黨總支書記蔣鐘磊認為。橋涯村有377畝耕地集中在6公里開外的安徽境內,通過零碎土地與其他兩鎮進行置換,“飛地”重新回到村集體。目前,橋涯村不但做大了富硒農業,還精選本村及鄰省34種農副産品對外銷售,實現了毗鄰區域內富民增收。據悉,目前太華鎮茂花村與新杭鎮金雞籠村、太華鎮乾元村與新杭鎮橫崗村、太華鎮楊店社區與煤山鎮金和嘉園社區等20余個村(社區)開展結對,在農業産業發展、公共環境整治等方面開展合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蔣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