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音樂産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音樂之都建設
愛樂無錫奏響更精彩“和弦”
12月7日,無錫交響樂團航天主題音樂會《飛天》在無錫大劇院精彩上演,由無錫交響樂團音樂指導、作曲家李劭晟創作的交響組曲《飛天》第一樂章《夢天》迎來了首演。這部以航天為主題的大型交響組曲,用極具感染力的旋律講述了無錫成為中國航天事業重要參與者與見證者的生動故事。
而愛樂之城的美妙“和弦”,不僅奏響在藝術場館,也滲透到城市中的更多角落。初冬,位於渤公島的湖心烏托邦,無錫的第一家音樂書店一大早就迎來了大批顧客,人們坐在店內臨窗的位置,一邊享用咖啡一邊翻閱音樂書籍,或是在不遠處的唱片專區選一張自己喜愛的黑膠唱片,靜靜聆聽美妙的旋律。
類似的音樂新業態、新場景,在無錫建設音樂之都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在“中國二胡之鄉”無錫,以二胡文化産業為起點,人們正在用音樂營造一份獨屬的浪漫,同時也構建起文化産業發展的新動能——
深耕多年的口琴、手風琴、豎琴等樂器製造企業不斷突圍,成績斐然,無錫“民族+西洋”樂器製造産業集群形成;梅村二胡産業園、鴻山音樂産業小鎮、影視音樂錄製基地等配套産業園區的建設逐漸完善;各類演出、節慶、綜藝活動以及演藝産業正在不斷升級。
弦動心聲
無錫二胡正“走向”世界
僅有兩根弦的二胡,卻能演繹出無盡的悲歡離合,正在走向世界的不僅僅是音樂本身,還有無錫的二胡製作技藝。無錫古月琴坊的車間內,二胡製作大師卜廣軍正在打磨原料,經過一次次手工打磨,二胡琴身産生了玉石般的溫潤質感。依託中國古老的榫卯結構,二胡的各個零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成就了優雅的東方韻味……這是《江蘇文化名片》系列微紀錄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也是卜廣軍的工作常態。
“這對於我們民族樂器類製造企業來説,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在卜廣軍看來,隨着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和欣賞民樂,)民族樂器的需求也在增長。無錫梅村從上世紀60年代起,便開始興辦民族樂器廠製作二胡。在一批二胡製作大師的帶領下,産品品質不斷提升,産業不斷成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梅村擁有二胡生産企業近20家,擁有十余個二胡品牌,年銷售二胡近5萬把,佔全國中高端二胡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已形成集二胡製作、展示、銷售、培訓、演藝等於一體的全産業鏈,成為我國重要的二胡産業基地。無錫已先後建成國內首個集二胡歷史文化展示、二胡生産工藝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梅村二胡文化園,以及集二胡製作參觀、二胡技藝體驗、二胡文創展銷等功能於一體的梅村二胡産業園。“通過産業發展來實現二胡製作技藝的傳承,是時代所需,更是我們之責。”卜廣軍説。
“跟中國朋友一起演奏很開心,二胡太有魅力了,無錫太美了。”日本高中生西裏感嘆道,他是愛知縣“令和遣中使”青少年友好訪華團的成員。他與團內其他夥伴一起,接受了短期的二胡培訓,並在阿炳故居與無錫學子共同奏響了《雪絨花》。“這不僅是一首簡單的樂曲,更是兩國民間友誼的頌歌。”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學生周正寧希望以二胡為媒,吸引更多人走進無錫,讓中國二胡藝術走向世界。
新興力量
樂器産業顯勃勃生機
在無錫,音樂産業的新動力源泉,不僅僅來自傳統二胡産業的賡續發展,更源於“民族樂器+西洋樂器”製造産業集群展現出的勃勃生機。
不久前,2024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江陰市祝塘鎮的5家口琴製造企業集體參展。展會上,一把把口琴吹出了江陰口琴製造産業的動人樂章。“目前,全球有18家擁有完整口琴生産能力並擁有自主品牌的口琴製造企業,其中無錫就有6家,口琴産量佔全球近60%的份額。”祝塘鎮相關負責人&&,他們已經成立了口琴教育聯盟,並建立了口琴教育組織機制和考級制度。同時,該鎮還不斷推動樂器産業鏈的延伸,促進文旅産業融合發展,擴大口琴文化的影響力。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品牌與技術都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今手風琴界,“金盃”樂器大名鼎鼎。“我們組建了研發團隊,在最關鍵的簧片工藝上實現了突破,也通過不斷革新樂器,開拓不同領域的市場。”江陰金盃安琪樂器有限公司負責人時建明介紹,從低端的樂器代加工,到完成核心技術攻關推出自主研發的高端型號産品,再到引領行業發展,無錫已經逐漸成為該産業的“風向標”。
作為重要的西洋樂器之一,豎琴不僅製作成本高,對産品的工藝水準、品質要求也極高,在無錫,世界豎琴經典品牌“萊昂希利”與“薩爾維”的中國子公司——薩萊赫樂器(無錫)有限公司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了産能與産值的雙豐收。“目前,我們的客戶集中在中國、韓國、越南,年産值可達5000萬元,在全球市場範圍內的佔有率超過60%。”薩萊赫樂器(無錫)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國輝&&,企業之所以選擇落戶無錫,正是看中了這裡深厚的音樂文化底蘊以及在音樂産業方面的巨大潛力。
西洋樂器産業的逐漸突圍,讓全世界越來越多的音樂家、音樂愛好者,看到無錫、感受到無錫。“無錫是座很美的城市,原來這裡生産的手風琴那麼棒,我要帶着它回到家鄉,也去到更多的地方演奏。”俄羅斯青年手風琴演奏家愛德華·阿哈諾夫動情地説。他們因為錫城的音樂家駐地計劃來到無錫,也因為這裡的西洋樂器製造産業而記住了無錫。
和諧交響
激發內容消費新業態
音樂,是人類靈魂的語言,是跨越時空的紐帶。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不同的音樂,音樂中蘊含着豐富而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無錫鴻山遺址出土的近400件青瓷樂器,説明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與音樂結緣。“這些都是先輩給我們留下的寶藏,在相同的土地上,我們建起一個音樂、文旅和産業深度融合的‘鴻山音樂産業小鎮’,邀請具有引領力、影響力的音樂家、藝術家及相關産業機構入駐工作室、傳播中心,還將創辦音樂博物館及展演鑒賞中心。”鴻山旅游度假區相關負責人&&,這裡將形成一個以音樂創作、培訓交流、展演、版權貿易為核心內容的全配套産業園區。
在無錫,越來越多的城市景區、主題公園、酒店、劇場等空間與音樂融合,激發出消費新潛能,而創意音樂實驗室、音樂文創市集等一系列與音樂演藝場景共生的文化體驗活動,構成“音樂+新消費”的特色業態。“劇透一波,椿樂隊將帶着《晚風》《野草》等作品於12月15日‘空降’,更多線下簽售會、明星一日店長活動等你來。”昨天下午,騰訊音樂線下創新體驗店的活動預告一公布,就在微博、小紅書等&&引發了熱議——“怎麼報名?”“會有哪些明星店長?”……這個今年剛剛啟動的線下音樂互動空間,已經成為全國各地樂迷們來無錫的理由之一。
“無錫以音樂為媒,邀請海內外音樂愛好者共享音樂産業發展碩果,不斷推動音樂走向多元化和國際化。”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名譽會長馬小玫期待,無錫依託産業基礎,借助大型活動,打造融音樂創作、製作、展演、交流與人才培養及音樂版權管理與服務於一體的、面向世界的國際化音樂文化産業基地,為無錫打造一座享譽海內外的音樂之都積蓄新動能。(張月 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