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泰州市海陵區舉行“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梁——奮力書寫‘走在前、做示範’新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海陵區城西街道相關負責人就城西街道“推動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具體實踐和未來打算作主題發布。
城西街道地處海陵西北部,東起西城河,南臨泰州醫藥高新區,西接九龍鎮,北至華港鎮,轄區面積約4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8萬。近年來,城西街道聚焦“幸福海陵”總命題,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履行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社會服務等職責,在知重負重中加壓奮進、實幹爭先,推進大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城西街道始終圍繞牢牢兜底、精準服務、優化特色、助推發展等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轄區內建成20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街道殘疾人之家通過江蘇省殘疾人之家示範點驗收,成立首個“好人工作室”並常態運行,城西未保站獲得2023年度省級示範未保工作站。穩穩托底“夕陽紅”,繪就“幸福城西”底色。目前,城西街道60歲以上老人有20246人,其中80歲以上有3270人,90歲以上422人,100歲以上6人,老年人佔總人口超30%以上。圍繞讓老年人安心、舒心、開心,街道構建“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社會養老為補”的立體矩陣,滿足轄區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模式,開展慰問走訪、志願義診、養生講座、普法宣傳等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幸福生活指數。
牢牢守護“青草綠”,繪就“幸福城西”亮色。樹立“提高兒童關愛服務質量”高站位,不斷增進未成年人福祉。街道現有困境兒童61人,配備兒童主任24人,兒童督導員1人,今年兩名兒童主任參加江蘇省兒童主任實務技能競賽榮獲個人三等獎,奠定提升兒童關愛保護水平的人才基礎。2022年1月成立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主陣地位於西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組成包括兒童督導員、社區工作人員、專業社工人才、志願者在內的管理委員會,服務項目涵蓋臨時監護、應急處置、政策宣傳、心理諮詢等內容。街道緊扣兒童和家庭需求,對困境兒童家庭提供針對性監護指導服務,結對專業心理諮詢師對有需求的困境兒童進行介入輔導,打造青愛小屋、心靈樂園、四點半課堂、科技講堂等陣地&&,致力於構建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的兒童生活樂園。
緊緊幫扶“溫馨橙”,繪就“幸福城西”成色。幸福路上,一個人也不能少。面對3300多名的殘疾人,街道始終堅持以殘疾人需求為導向,紓解殘疾人“急難愁盼”,以惠民之策、便民之事、利民之舉,認真履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幫助解決殘疾人最為迫切的問題,激勵殘疾人勇於參與社會、融入社會。今年集中評殘323人,其中上門評殘13人,發放第二代殘疾人證425本,發放第三代殘疾人證218張,辦理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3371份,實現參保率100%。提檔升級興業社區精神障礙康復服務點,組建“社工幫扶”+“專家診療”的綜合服務團隊,形成“1+3+N”的康復服務模式,幫助精神障礙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依託“殘疾人之家”和“陽光心靈驛站”兩張助殘服務名片,針對殘疾人家庭的個性化和共性化的服務需求,讓助殘隊伍不斷壯大、服務內涵不斷拓展、服務品質不斷提升,為殘疾人幸福“加碼”。按照省級示範性殘疾人之家創建要求,街道新投入30多萬元,對殘疾人之家的功能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將服務大廳重新布局,合理劃分各個功能室,配備相應的無障礙設施。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城西街道不斷深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理念,托底民生、溫暖民心、護航幸福,以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提質增效加強普惠兜底的民生建設。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讓“養老”變“享老”。加快完善推進養老陣地建設,推動建成城西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培育、引進專業的社會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顧問”制度,重點打造社區“長者食堂”,滿足轄區老年人的就餐需求,盡享美味“食”光。讓“治理”變“智理”。深化特殊群體“愛幫360”行動,通過“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精準排查,確保關愛幫扶零盲區,以建立社工服務站(室)為載體,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拓寬專業社工服務覆蓋面,在2025年之前實現街道社工站、村(居)社工室全覆蓋。讓“安慰”變“安心”。
用心用情兼顧合理個性的群眾關切。以群眾需求為辦事準則,在凝聚合力中滿足群眾期待,辦成一批順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實事。以品牌效應驅動辦事速度。補齊社區公共服務短板,到2025年,實現村(社區)服務品牌創建率100%,區級優秀服務品牌創成率100%,實現“十分鐘便民服務圈”全覆蓋,重點發揮林機社區“大院式養老”、安居社區“愛心門鈴”等影響力強、惠民度高的特色品牌,讓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文明之花”在轄區美麗綻放。以社會組織深挖服務深度。加強社會組織&&載體建設,提升街道惠眾社會組織培育中心孵化能力和服務功能,凝聚小蝌蚪青少年兒童發展中心、星成藝術培訓中心、溫情心港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合力,激發社會組織服務活力。以家校一體提高幫扶準度。拓展“泰給力”校家社全場景協同育人創新鏈,持續做優“泰給力家長學苑”微信小程序,悉心提供“線上問答”、線下“一對一”指導服務,努力形成面上提優與個案幫扶新格局,不斷提升區域家庭教育水平。
守正創新擘畫幸福美好的未來圖景。強化大局觀念,秉承創新理念,織密服務網絡。優化“幸福”具體內容。以做優“成蹊學苑”品牌為抓手,常態化推進12個課程教育培訓,着力推動各類課堂融合發展,主動內引外聯,積極與泰州市委黨校、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學等單位聯辦共建,持續建強“成蹊學苑”強大“後援團”,不斷提高覆蓋面和適用性。擴大“幸福”服務半徑。創新實施城鄉社區“幸福三角圈”3.0融合共建,發揮社區大黨委資源,整合在職黨員服務隊伍,持續深化聯合黨委合作共建維度,探索組織聯建、資源聯用、服務聯辦、管理聯抓、問題聯解、事件聯處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新路徑,推動城鄉發展打開新格局、繪就新篇章。完善“幸福”建設體系。搭建“社工+網格+志願”互融&&,分片分類豐富、提質志願者隊伍層級結構,為賦能“1+24+N”文明實踐新格局提供堅實隊伍基礎,讓“鳳城文明豆”、新時代文明實踐片區打造等項目在城西深化推進有枝可依,全面激發居民參與文明創建、文明實踐、文明培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新征程、新起點,城西街道將砥礪奮進再出發,以久久為功、緊抓不放的韌性,把一個個民生“難點”變成民生“亮點”,全力推進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做示範”,刻畫好“幸福城西”壯美圖景的每一處“民生細節”,讓發展的“民生含量”更足,“幸福指數”更高。(吳馳 陳熙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