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省政府《關於促進農民增收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12年來,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城鄉收入比逐年縮小。

  2012年以來,我省先後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劃、農民收入新增萬元行動、農業強省促進農民增收專項行動,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連續增長,分別於2018年、2023年躍上2萬元、3萬元&階,2023年達到30488元,是2012年的2.5倍,位列各省區第二,年均增速8.7%,增速始終快於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速。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29元,同比增長6.3%,高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個百分點。

  工資性收入和轉移凈收入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長主要來源。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一直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鄉收入比連續12年縮小,由2012年的2.37:1縮小至2023年的2.07:1,江蘇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鄉收入比又較去年同期縮小0.04。

  我省注重抓産業促增收,已培育千億級鄉村特色産業8個、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産業204個,建設5個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全省62家省級農産品加工集中區吸引入駐新型食品加工業企業1570家,總營收2629億元,帶動農戶213萬戶;全省已有休閒農業經營主體1.48萬個,帶動農戶超100萬戶,2023年全省休閒農業綜合收入1078億元,是2012年的6倍。

  12年間,我省&&一系列政策支持農民充分就業自主創業,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保持在1800萬人左右,轉移就業率超75%,就業規模保持穩定、結構持續優化。2020年以來,落實各類農民創業扶持資金1.6億元,支持57.8萬人成功自主創業。通過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整省推進試點,全省確權面積5076萬畝,惠及1048萬農戶;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全省土地流轉面積超過3300萬畝。我省還支持集體經濟組織通過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等途徑促進集體和農戶雙增收。通過深化多形式結對幫促和挂鉤合作,江蘇經濟薄弱地區和低收入人口內生動力持續增強,蘇北重點幫促地區農民人均收入增幅連續多年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陳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