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交開通、線路新辟、專線開行、支線優化……2024年,蘇州工業園區的交通建設進展如火如荼,園區人公共出行的“可選項”也與日俱增。其中,少不了一部“小藍車”的身影——園區新惠巴士有限公司運營管理的“園區微巴”。

  “輕軌+短駁” 園區人的專屬出行模式

  隨着全市軌交線網的不斷織密,園區的軌交站點星羅棋佈,大大方便居民跨區出行的同時,也讓軌交站點的接駁問題日益凸顯。新惠巴士自2018年成立以來,通過借鑒新加坡模式,結合園區居民出行需求的實際變化,確定了解決百姓“最後一公里”的服務定位。

  “從居民區到學校到商業區再到地鐵口,我們就是負責這個功能,這也是新加坡的社區出行模式。”新惠巴士運營管理部經理顧青解釋道。公共交通一直緊緊伴隨着園區的不斷發展,隨着園區各類配套的日漸完善,“小藍車”這樣的公交有效填補了短線出行的需求,與長線出行的輕軌和跨區公交形成了良好的互相補位。

  目前,“園區微巴”平均一年新增3到4條公交線路,有260部車輛從早到晚穿梭在園區的大街小巷,日均里程2.68萬公里,日均客運量2.35萬人次,堅實服務着園區人的日常出行。“目前這是大城市公共出行的一種方向,我們在2018年就引入了這種模式,算是走在前面,未來的前景也非常可觀。”顧青補充道。

  “全市首創” 助力暢游城市、暢通路網

  日新月異的公共出行體系與非凡園區的共生長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那時園區還處於開發建設初期,本地居民較少,公交線路大多為其他區居民到園區通勤使用,只在節假日有少量到金雞湖游玩的人流。到了2008年,湖東已經迅速發展,環金雞湖建設初顯成效,“環金雞湖雙層觀光巴士”也應時而生。雖然如今已被更加便捷靈活的1030路所替代,當年獨一無二的“紅色風景線”依舊是許多老園區人的深刻回憶。

  除了走在時代前沿的觀光巴士,園區的公交系統彼時也在全市首創了智能調度系統。新系統摒棄以往的人工調度模式,使用電腦自動生成公交實時的行駛模擬畫面進行管理。到了2018年,新惠巴士又在智能&&上延伸出了集中調度舉措,僅憑電腦上一張小小的竹節圖就能看見車輛實時位置、早晚高峰車流量情況等要素,以便工作人員提前調整後續發車間隔,保證合適的車輛間距、乘客等待時長等。這樣的創新舉措在極大提高調度效率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特色線路” 彰顯滿滿社會責任

  今年九月,新開通的西附分校通學專線受到了不少關注,平均每月運送通學學生近900人次。像這樣由新惠巴士推出的特色專線,光在今年就亮點頻增:金雞湖假日旅游線(1030路)、陽澄數谷專線(1015路)、陽澄半島旅游專線、閱游巴士……推陳出新的背後,是企業對園區民生實事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積極響應。除此以外,園區的各類精彩活動中也少不了“小藍車”的身影。靈活高效的管理體系,嚴謹周到的服務安排已經讓“園區微巴”成為大型活動運輸的主力保障。

  伴隨着園區交通建設的不斷發展,新惠巴士也陪伴着一批批公交人共同成長。公司現有員工335人,除了微巴項目,還承擔着公交客運服務、公交場站管理維護、公交充電樁管理等工作。“很多外地駕駛員一開始只想著在園區就業,有了經濟基礎以後回老家發展,現在都在園區安家了,全家都成了園區人。”顧青帶着笑意回憶道。

  從城鄉客車到軌交再到微巴,公共出行的不斷進化正是園區城市建設乘勢蝶變的一個縮影。展望未來,新惠巴士將繼續秉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推動公共交通向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綠色化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