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展出珍稀漢代簡牘
西漢“公務員”師饒的“工作日誌”
11月16日,“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環省行來到連雲港市博物館。為了讓更多優質文化資源和老百姓“直接見面”,連雲港市博物館也拿出不少“鎮館之寶”,其中之一便是尹灣6號漢墓出土簡牘。
1993年2月,考古專家對連雲港東海縣尹灣村的一組西漢家族墓葬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其中6號墓的墓主,確定為生活在西漢末年的東海功曹史“師饒”。他的墓中發現了133枚竹簡、23枚木牘,正是著名的“尹灣漢簡”。江蘇地區極少考古發現漢代簡牘,因此連雲港尹灣漢墓出土簡牘是名副其實的江蘇珍寶。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教授李均明告訴記者,連雲港尹灣6號漢墓出土簡牘,含典籍與文書,組合巧妙,當經過師饒或其家人特意選擇,專用於隨葬。其中《君兄繒方緹中物疏》記典籍目錄8種,體現選擇者的喜好與思想傾向。《集簿》及與之相關的簿籍,能體現師饒業務工作的核心,為我們研究漢代國家管理的主要項目和方式提供了珍貴資料。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元延二年視事日記》按日干支排列,體現其勤奮敬業的工作態度,且在今天看來值得玩味。
師饒是個怎樣的人,元延二年都發生了什麼事?
連雲港市博物館館長江睿介紹,元延二年就是公元前11年,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視事”是“就職治事”的意思。《元延二年視事日記》是師饒在這一年的各種活動,包括出差旅行、接洽公務、坐署理事等事務。師饒所採用的“日記本”是預先編製成冊的元延二年歷譜,相當於後世的“年歷”。如果某日,師饒有需記之事,就在此日干支下的空白處加以記錄。
江睿介紹,翻看這180多條日記可以發現,師饒記錄最多的是自己的住宿地點。一年中有81天他住在官府為官員提供的住宅中。日記中提到的“宿舍”的“舍”是指東海郡太守府的“吏舍”,也就是在東海郡為官員提供的住宅中住宿,具體地點在東海郡的郡治郯縣,今天的山東郯城。這一年中,師饒還曾4次到與東海郡毗鄰的楚國“出差”,兩次到瑯琊郡公幹,並多次在東海郡內短期出差。這裡提到的“楚國”是漢宣帝給兒子劉囂設置的封國,相當於今江蘇省徐州市中部、安徽省淮北市東部一帶。在日記中,師饒寫道,他在出差中到過楚國的彭城、武原、呂、菑丘、梧等縣,到過瑯琊郡的高廣、東武縣。出差期間,他住宿在“傳舍”“亭”“郵”“陳少平家”“子嚴舍”等場所,是指楚國和瑯琊郡接待外來的因公出差人員的館舍,或者與師饒關係密切的楚國官員家中。日記中基本上沒有點明師饒到楚國等地“出差”的具體事務,但可以推算他事務繁忙,要在不同的地方住宿過夜。
為什麼師饒要在日記中如此不厭其煩地記錄自己的住宿地點呢?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宋傑認為,秦漢時期,政府對普通官吏的管理非常嚴格,規定基層官員平時辦公、住宿都在官署,只有在假日才能離開官署回家,和妻兒團聚略微休息。《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稱,“吏有五失”,其中之一就是“安家室忘官府”。如果官員私自回家或者上級檢查時發現其不在工作崗位上,稱為“私歸”或者“不在署”,要接受較為嚴厲的懲罰。因此,師饒將自己工作日和出差期間的住宿情況詳細記錄在日記裏,正是為了在上司對自己進行考核時有所憑據,藉以備忘備查,以免給自己帶來禍事。
在漢代,京城官員的正常休假稱為“休沐”,每五天可以獲得一天的休息,也就是所謂的“五日一沐”。關於郡縣官員的“休沐”制度,文獻或考古材料裏的記載極少。尹灣漢簡的出土,為學者研究漢代郡縣官員休假制度提供了珍貴資料。
連雲港市博物館科信部主任趙旭告訴記者,日記中也有若干師饒的“宿家”記錄,可推測是師饒獲得假期回家休息的記錄。考慮到漢代人埋葬在家鄉的葬俗,師饒的家應該離尹灣漢墓所在地並不遙遠,距東海郡治所在地郯城有二三十公里。據日記推算,這一年中,師饒記載的“工作日”大約是287天,“休息日”則是41天。漢代郡縣官員還可以因病、因家人去世而請假。這一年中,師饒至少休了8天病假,因為家人去世,他還休了13天喪假。此外,漢朝官員可以在夏至、冬至、伏日、臘日享受公共假期,這在日記中也有體現。
西北師範大學簡牘研究院教授李迎春介紹,值得注意的是,在元延二年這一年,師饒的官職連續變動。日記顯示,七月十九日他被安排署理“法曹”,八月二十八日被任命為“辭曹書佐” ,十月十九日又被安排署理“功曹”。功曹是郡吏中最有權勢的職位,可視為太守的親信股肱,掌握官員考核和升遷等具體事務。《漢官儀》:“督郵,功曹,郡之極位”。6號墓中陪葬了集簿、吏員簿、武庫兵車器集簿等與東海郡有關的行政文書檔案,也反映了師饒生前執掌的範圍較廣。
宋傑的研究表明,從師饒墓隨葬的文書來看,他通曉文學、歷算、數術與官府的各項事務,還曾帶領士兵追捕賊寇(日記中有師饒在東海郡襄賁縣追捕賊寇的記錄),屬於兼有文武之才的官員,太守因此對他委以重任。元延二年很可能也是師饒在仕途中頗為耀眼的一年,因此在他去世後,其家人將他這一年的日記隨葬,讓他將生前的榮光帶往另一個世界。(徐寧 於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