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三星村遺址考古工作現場會在常州金壇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長三角地區部分考古學家、青年考古學者齊聚金壇,共話三星村文化的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活動期間,中國科技大學人文學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係教授吳衛紅接受新華網專訪。

  吳衛紅&&,三星村遺址出土的文物,讓人真切感受到6000年前古人的精湛製造工藝和深厚文化內涵。三星村遺址的重要特點之一是玉石工業發達。玉器多見馬家浜文化傳統的玉玨和玉璜,質地以玉髓、瑪瑙等為主。玉石器加工可見空心管鑽、線切和片切等技術,出土器物形制規整、打磨光滑,體現三星村遺址玉石器生産專業化程度較高。他認為,三星村遺址的玉石器在形態和工藝上,都與南京的北陰陽營文化以及稍晚的安徽凌家灘文化有着密切的關聯,體現了長江下游地區文化的交流和傳承。

  吳衛紅提出,三星村遺址的保護和未來規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他建議,一是要進一步確保考古發掘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考古工作是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要一環,需要持續性、全局性地發掘,其中,遺跡和遺物的年代是考古研究的重要一步,必須搞清楚講明白。二是要總結、思考、討論這些新發現,進而引出新認識,以發揚和傳承三星村文化的內涵,這不僅需要考古工作者參與,還需要進行多學科合作,共同講好三星故事。“希望三星村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能夠有序、順利地開展,期待下一次來訪時,能夠更深刻感受到三星村的魅力。”吳衛紅説。(孫姝穎 施漢 席航飛 郭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