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三星村遺址考古工作現場會在常州金壇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長三角地區部分考古學家、青年考古學者齊聚金壇,共話三星村文化的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

  會議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一級研究員,“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作主旨發言並接受新華網專訪。他&&,三星村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對探尋長三角地區文明化進程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為研究古國時代第一階段提供了新視角。

  據王巍介紹,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左右,以良渚文化為代表,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文明階段。“良渚不是某一天形成的,此前的幾百年非常關鍵,而三星村就恰恰處於這一階段。”王巍&&,三星村遺址距今6500—5500年,位於古國時代第一階段,對於溯源文明起源、研究社會階層分化有着重要價值。

  三星村遺址現已出土不少珍貴的遺存,尤其是大量保存狀態完好的人骨,王巍認為這是三星村遺址得天獨厚的考古資源,“對人骨運用自然科學技術手段,能判斷認識當時的飲食結構、親緣關係、人群遷徙、各區域間交流等情況,具有不可或缺的研究價值。”

  王巍&&,三星村遺址出土的雲雷紋豆、石鉞權杖、龍形骨器等文物,體現了當時三星村人的精神信仰、社會分化等,極具突破性研究意義。“常州作為龍城,出土了距今6000年左右的龍形骨器,這也證實了我國長江中下游、黃河流域先民對龍的信仰這一文化基因,在6000年前就已經形成了。”

  三星村遺址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遺址中心的黃土&面積近10000平方米,王巍指出,梳理清黃土&的範圍,研究其修建年代、使用年代及廢棄年代,是否存在高等級居住址,這些都是未來三星村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可研究方向。他建議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三星村遺址將成為反映太湖流域早期文明“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重要資源。(孫姝穎 施漢 席航飛 郭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