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長三角地區部分考古學家、青年考古學者齊聚金壇,共話三星村文化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

  會議期間,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葉潤清圍繞三星村遺址在環太湖和長江下游早期文明進程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進行了闡述。

  葉潤清&&,從年代和文化性質看,三星村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包括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兩個階段,以崧澤早中期文化遺存為主體。根據遺存特點,其馬家浜時期可以作為馬家浜文化的一個類型進行文化性質定位,也就是説可以命名為馬家浜文化三星村類型。崧澤時期則應該作為崧澤文化的一處中心聚落看待。

  三星村遺址與含山凌家灘、常州寺墩、張家港東山村是迄今可以看到的古國時代第一階段最具標誌性意義的四大中心、次中心聚落遺址,共同構成了金字塔式崧澤社會的最頂端遺存。正是在傳承發展、融合創新崧澤文化的基礎上,才有了良渚古國文明的産生。“因此可以説,在長江下游早期社會複雜化文明化進程、區域文明形成模式等重大課題研究中,三星村遺址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葉潤清説。

  在葉潤清看來,三星村遺址是迄今所見長江下游史前社會文化因素最為複雜、文化融合發展最為成功的極少數典型個案之一,是充滿經濟活力、文化活力、思想活力、藝術創造力的崧澤社會的一個縮影。

  葉潤清提出,三星村遺址西北靠茅山、東南臨太湖,環境和區位優勢無與倫比,與基本同時期的凌家灘和其後的良渚在環境選擇方面高度一致,這對後來的中國城市選址影響極為深遠。

  此外,葉潤清認為,建設三星村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是構建長江文明標識體系、推動長江文化遺産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的重要舉措,對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引領意義。(李南丹 席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