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長三角地區部分考古學家、青年考古學者齊聚金壇,共話三星村文化的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現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團隊介紹三星村人骨研究進展情況。

金壇地處太湖平原與寧鎮丘陵地區交界處,周邊水網密布,環境潮濕,因地域土壤呈酸性,史前人骨很難保留下來,但三星村遺址不僅發現人骨數量多,且大多保存較好。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研究員付巧妹科研團隊於2021年2月對三星村第一批人骨樣本進行採集、濕實驗、原始線粒體數據評估,2022年2月確定第二批142個樣品進行實驗。90年代發掘出土的200余件樣本,其中133個個體樣品污染率低,存在核DNA數據,28個個體僅有線粒體數據,41個個體無數據。
團隊介紹,因年代久遠,古人類殘骸受微生物DNA影響嚴重,從中提取人類DNA難度極大。團隊利用內源核DNA捕獲技術,通過設計DNA探針,將僅佔0.0003%的三星村古人類DNA從大量微生物細菌的DNA中“釣取”出來,並擴增至46.8%的人類DNA含量,極大擴展了可用於三星村古DNA研究的樣本範圍。
目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實驗室已完成骨粉鑽取、古DNA提取、建庫、捕獲等濕實驗,結束了高通量測序、原始數據預處理、評估,全面進入數據分析和研究,正處於深度分析並形成文章進行投稿階段。
據悉,我國史前體質人類學研究的人骨樣本多來自中原和北方地區,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長江以南地區因人骨樣本很難保存,數據非常缺乏。三星村遺址中大量古人類遺骸的發現無疑是寶貴龐大的基因庫資源,對於研究其他地域氏族人群間密切交往、人群基因的交融有着重要意義。(楊琦 席航飛)

